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傅泾波:追随司徒雷登逾半生--中国年鉴网(2)
如儿子般照顾司徒雷登
短暂的大使生涯让司徒雷登心力交瘁,也令他在中国的名声以不完美而结尾。随着南京的解放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不得不踏上回美国的飞机,随行的,还有傅泾波一家人。
在司徒雷登炙手可热的时候,傅泾波曾经有多次得到更好工作的机会,但是他没有离开司徒雷登,为此他还受到一些人的猜疑。现在,当他追随黯然离开的司徒雷登时,所有的猜疑都不攻自破。
在回美国的飞机上,司徒雷登看到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司徒雷登完全成了美国对华政策失误的替罪羊。而在大洋彼岸的这一侧,毛泽东则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这位老人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子中风卧床不起。
司徒雷登中风以后,傅泾波这个中国王公的后代,体现出他一如既往的君子之风,像一个儿子般服侍在司徒雷登的身边。据傅泾波的女儿傅海澜回忆:“我父母对司徒雷登完全像父亲一样看待,我们几个孩子一直用英文叫他爷爷。司徒雷登最感谢的是他的中国儿媳、我的母亲刘倬汉。”
司徒雷登的学生徐英回忆:“傅泾波夫妇像侍奉亲人一样奉养他,事事想得周到,做得也尽心尽力。那时他行动已不方便,要借助于助行机行走,上下楼梯时,全是由傅泾波扶持。”
1962年9月,在司徒雷登临终之前,他给傅泾波留下了两个遗愿:一是将当年周恩来送他的一只明代彩绘花瓶送还中国;二是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内。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司徒雷登嘱托,傅泾波曾多次向中国驻美大使馆陈述司徒雷登的遗愿。
1986年,他找到中国驻美大使韩叙,托韩将两封信带回国转交有关方面,其中一封信是直接写给邓小平的,信中再次提到了司徒雷登的遗愿。
2005年3月,曾经在中国驻美使馆工作的国仲元先生回国,谈起他和傅泾波的交往时说道:“他对于司徒的尊重,完全是中国传统的体现,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君子之风,在现在不容易看到了。”
由于傅泾波和司徒雷登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的经历极其复杂,各个时期不同营垒的政坛重要人物,包括北洋军阀、伪满、民国政府、中共、汪伪政权等等他都有过来往。这让他成为研究近代史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1986年3月,中国社科院委托何迪前往华盛顿帮助傅泾波整理他的口述历史。傅泾波再次把司徒雷登推向了台前,他说自己的一生没什么好讲的,它已经和司徒的一生紧紧地连在一起,当叙述完司徒的历史活动后,自己也就隐没其中了。由于他身份的特殊性,关于傅泾波的资料保留下来的极少极少,这让他成了一个谜一样的人物。(陈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