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蒋介石治理台湾:使耕者有其田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国家史册(4)
在国民党[GuoMinDang]的全力动员、组织和控制之下,各县市的选举[XuanJu]顺利完成。投票是分期举行的,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第一期自花莲县开始,试点成功,又扩大到第二期屏东县、高雄县、高雄市、台南县、台南市、台中市、彰化县、嘉义县等8个县市。至1951年1月28日云林等县市选举[XuanJu]完毕,台湾[TaiWan]省第一届县市议员选举[XuanJu]宣告结束,共选出县市议员814人,组成各县市议会。继议员选举[XuanJu]开始之后,各县市长的选举[XuanJu]也分两期展开,第一期包括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和澎湖四个县市,于8月12日开始,随后,其他各县市长选举[XuanJu]也陆续举办。至7月29日,全省21个县市长均民选产生,全省平均投票率为70%,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联合报》,1955年10月25日。与此同时,各基层的乡长、区长、镇长、村长、里长等也由民众选举[XuanJu]产生。选举[XuanJu]的结果自然是国民党[GuoMinDang]占据了各级议会及行政职位的绝大多数。但国民党[GuoMinDang]为确保对当选议员控制,在台湾[TaiWan]省各县市议员选举[XuanJu]完毕后,于1951年9月下旬召集各县市议员举行为期6天的研讨会,向其灌输三民主义的理论,学习蒋介石[JiangJieShi]的有关讲话,以使其成为“符合标准”的议员。蒋介石[JiangJieShi]亲自主持了开学典礼,并向议员们训话,以对国民党[GuoMinDang]员的要求来要求议员们:
大家能够至公至正,必信必忠,来领导一般党员和非党群众,这就要求大家能在品德上、学问上、能力上求其充实进步,增益其所不能。在生活、工作上能够刻苦自励,为民服务,为民除害,接近群众,深入群众,而后才能领导群众,实行三民主义。《对台湾[TaiWan]省各县市议员同志训话》,《蒋总统集》第2册,第1805页。
在县市议会组成之后,台湾[TaiWan]当局又开始推动省议会的选举[XuanJu]工作。1951年9月11日,蒋介石[JiangJieShi]批准了《台湾[TaiWan]省临时议会组织规程》和《台湾[TaiWan]省临时议会议员选举[XuanJu]罢免办法》,并指示“行政院”:“从速准备选举[XuanJu],早日成立省临时议会。”10月21日,蒋介石[JiangJieShi]又电示“行政院长”陈诚,要求总结县市议员选举[XuanJu]的经验教训:“亟应针对以前各次选举[XuanJu]经过事实,缜密检讨,妥拟办法,严格执行,务使竞选人员群循正常途径,不致有浪费行贿,或其他舞弊情事……并派公正人士,分赴各地监督执行,不得稍有疏纵。”《中央日报》,1951年10月21日。根据这一要求,“行政院”派张道藩等人分赴各地监选。11月18日,台湾[TaiWan]省临时议员55人全部选举[XuanJu]产生,12月12日,台湾[TaiWan]省临时议会正式成立。
至此,台湾[TaiWan]省“地方自治”实施遂告完成,国民党[GuoMinDang]的新闻媒介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为“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创举,“象征着自由中国的人民向着民主的大道迈进”。蒋介石[JiangJieShi]也不无兴奋地声称,实施地方自治,“使大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获得了真正的平等,并且还写下了全国首先举办地方自治,普行选举[XuanJu]的新页”《对台湾[TaiWan]省各县市议员同志训话》,《蒋总统集》第2册,第1805页。然而,无论是选举[XuanJu]过程,还是选举[XuanJu]结果,都是国民党[GuoMinDang]一手导演的政治戏,形式重于内容,象征意义远远超过实际意义。
国民党[GuoMinDang]在台湾[TaiWan]推行“地方自治”,基本上是客观形势压力下的被动行为。当时的情况下它是不愿也不敢实施地方自治的。国民党[GuoMinDang]退台后,台湾[TaiWan]省成为维持其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军队的惟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源,如果一旦实施彻底自治,国民党[GuoMinDang]对台湾[TaiWan]的控制便因此大大削弱,那时,“中央政权”将被架空,其处境将益加困窘。基于此考虑,国民党[GuoMinDang]尽力控制“地方自治”的过程与规模。它制定的各种法规措施,均对自己的候选人有利,如规定候选人的竞选活动限于公办选举[XuanJu]制度下,只能参加选举[XuanJu]事务所举办的在学校、社团或广播电台及其他公共场所举行的“政见会”;而非国民党[GuoMinDang]候选人的竞选机会大受限制,国民党[GuoMinDang]当局实际上一手包办了选举[XuanJu]事务。国民党[GuoMinDang]还牢牢控制着选举[XuanJu]监察部门,以选举[XuanJu]监察委员会为例,按规定该委员会由参选的党派、团体各推选一代表组成,实际上除民社党和青年党各出一委员外,其他委员虽出自不同团体,但皆出自国民党[GuoMinDang]。此后,该委员会人数虽在不断增加,但所增者仍系国民党[GuoMinDang]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向对国民党[GuoMinDang]顺从的民、青两党,于1957年愤而宣布从此不再提名候选人参加选举[XuanJu]。《国民党[GuoMinDang]在台湾[TaiWan]》,第87页。
国民党[GuoMinDang]有时不得不靠舞弊手段来保证本党候选人当选。要么换票,要么毁票,要么重复投票,以增加“自己人”的票数,减少对手的票数。个别情况下甚至动用非常手段来为国民党[GuoMinDang]候选人“助选”。1952年底,第二届县市议员选举[XuanJu]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蒋经国突然以检查户口为名进行大规模搜捕,1000多名非国民党[GuoMinDang]人士的活跃分子被捕,《吴国桢口述回忆》,第225页。基隆市的两位市议员也被收押,原因是他们未遵党部指示投国民党[GuoMinDang]提名的议长一票,而且是蒋介石[JiangJieShi]亲自下手令逮捕的。《蒋经国传》,第214页。
国民党[GuoMinDang]将“地方自治”的范围局限于县市,台湾[TaiWan]省主席须由“中央政府”任命,省政府委员也须“中央政府”认可,而不是直接民选。省政府主席只对“行政院”负责,而不必对省议会负责。后来,又将台北、高雄两个重要城市升格为“行政院辖市”,市长由“中央政府”指派,“地方自治”的范围更加缩小。即便是民选出来的县市长或议员,也须听命于国民党[GuoMinDang]政权,或为傀儡,或为“橡皮图章”式的表决机器。前文所述国民党[GuoMinDang]将当选议员组织起来听蒋介石[JiangJieShi]训话即为一例。作为民意代表的议员们不但不能以民意为己意,不尽心竭力为民请命,反而要俯首听命于“领袖”。1955年10月25日在庆祝台湾[TaiWan]光复10周年之际,台湾[TaiWan]省议会议长黄朝琴便率全省21个县市议会议长,向蒋介石[JiangJieShi]呈递效忠志愿书,表示要效忠蒋介石[JiangJieShi],听从其指挥。《联合报》,1955年10月25日。
这种“地方自治”,在实质上与孙中山倡导的“地方自治”相去甚远,因而当时即受到置疑。《联合报》社论批评说:对选举[XuanJu]结果,普遍的表示未能令人满意,由于对候选人资格的无限制,使有钱有势成为当选的主要条件;而无钱无势,有实际才能和服务精神的,就根本没有资格竞选。像本省农工大众中所占比例甚大,而真正由农工中选出来的议员则绝无仅有,这就存在“使民主政治及地方自治成为一种新的'特权政治'的危险”。而且选举[XuanJu]过程中,“地下活动花式繁多,宣传投票无孔不入”,诸如教师动员学生家长、老板动员职员等情况比比皆是;若干选举[XuanJu]纠纷“可以说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形成诸多困惑现象。《联合报》,1952年11月28日。号称“民主先生”的胡适在考察了各地选举[XuanJu]情况后,也批评说:候选人太多,难代表多数民意,选举[XuanJu]法规限制太多、太繁、不够扼要,对之“甚不以为然”。《联合报》,195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