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第一公民梁启超:奔走呼号只为维护国人的尊严--国家史册(3)
清华大学的国学大师
回国后的梁启超[LiangQiChao]写成了《欧洲心影录》一书。一战后的欧洲,百业凋零,科技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毁灭了人类一手缔造起来的文明。欧洲的经历让梁启超[LiangQiChao]开始反思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他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将“民主”和“科学”喊得沸反盈天之时,敏锐而超前地指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传统儒家里提倡“正心诚意”,塑造修齐治平之人的思想在现代依然有用。然而,愤激的国人没有[MeiYou]耐心去听梁启超[LiangQiChao]的解释,在他们看来,梁已经过时了。失望之余,梁启超[LiangQiChao]回到了书斋,于1925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
上世纪20年代的清华声名远播,其国学院先后将四位大家揽入怀中:梁启超[LiangQiChao]、陈寅恪、王国维和赵元任。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陈寅恪是个怪才,他在海外留学20年,潜心读书,对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
梁启超[LiangQiChao]在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时,曹问:“陈先生[XianSheng]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又问:“有没有[MeiYou]著作?”
梁又答:“没有[MeiYou]著作。”
曹校长为难了:“既不是博士,又没有[MeiYou]著作,那怎么行呢?”
梁启超[LiangQiChao]大怒,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却没有[MeiYou]陈先生[XianSheng]寥寥数百字有价值。”说完,扬长而去。最终,曹云祥还是遵从了梁启超[LiangQiChao]的意见,这才有了让后人仰之弥高的清华国学大师陈寅恪。
梁启超[LiangQiChao]对清华学子影响深远。梁实秋早年在清华就读,直到晚年他仍回忆得起梁启超[LiangQiChao]演讲的经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教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XianSheng]。”梁启超[LiangQiChao]上课前,照例会先把眼镜向上翻一翻,开腔道:“启超没有[MeiYou]什么学问”,随之又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他讲得认真吃力,渴了便喝一口开水,掏出大块毛巾揩脸上的汗,不时地呼唤他坐在前排的儿子:思成,黑板擦擦!梁思成便跳上台去把黑板擦干净。”
“先生[XianSheng]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XianSheng]又真是于涕泪交流之余张口大笑了。”
梁实秋最后感叹道:“像先生[XianSheng]这样,有学问,有文采,又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1922年,梁启超[LiangQiChao]曾赴东南大学主讲先秦政治思想,与传授“实用主义”的胡适狭路相逢。学生黄伯易回忆道:“胡‘像花牌楼商人’,目空一切;梁‘广额深目,态度诚恳’,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就表态‘我梁启超[LiangQiChao]一定要学习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与同学们一起攻错。’”
胡适少时深受梁启超[LiangQiChao]“新民说”影响,算是梁的弟子辈,留学归来一跃成为新一代学术界的“领军人”,风头正健。梁欣赏其才华,却不认同其哲学理论,曾在北大公开演讲发难。1923年,二人同时应邀为青年开出一份《最低限度国学书目》,胡将《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也列入其中,却没有[MeiYou]《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梁很不满,当即撰文批驳说,自己偏偏就没读过这两本书,“但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MeiYou],我却不服。”
梁启超[LiangQiChao]在学问上的争胜念头,好友周善培看得很清楚。他说,梁启超[LiangQiChao]常以不知一事为耻,如果胡适偶然研究哪怕“极无价值”的东西,他也要跟着研究一番。于是,周劝他:“论你的年辈、资格,应当站在提倡和创造的地位,要人跟你跑才对,你却总是跟人跑。不自足是美德,但像这种求足的方式,何时才到头呢?”梁启超[LiangQiChao]一再点头,终究还是拴不住自己“竞赛”的心。
在学校,梁启超[LiangQiChao]常热心帮贫困学生谋一些编目录之类的兼职,赚补生活费用,教学上也很开明,欢迎学生挑战,因而每次开课都学子如云,把教室坐得满满当当。不过有一次,因为当天有校际篮球比赛,来的人太少,拂了先生[XianSheng]的面子。他当即怒斥学生们无心向学,“不过是要看看梁启超[LiangQiChao]罢了,和动物园的老虎、大象一样!”
多变的学者和津津有味的人生
闲暇时,梁启超[LiangQiChao]喜欢打麻将。据他的弟子杨鸿烈回忆:“我有一次到了北海快雪堂,看见梁氏方进早膳,兴致很高,谈了相当长久的时间。我听人说梁氏订例,访客谈话以五分钟为限,这是为应付某些‘烂屁股’久坐聊天,妨碍工作而设。那天有好些高级知识分子来访问梁氏,他们原是熟人,见面更无所不谈,随后他们要求梁氏举行一次公开演讲,但他却婉辞道‘对不起,你们所订的演讲时期,恰和我的四个人的功课时间相冲突。’于是他们便回头询问我‘是不是你天天都要到此请梁先生[XianSheng]讲书?’梁氏听见,莞尔而笑,说道‘非也!是我和几个朋友,搓搓小麻将,作方城之戏!’”
梁启超[LiangQiChao]有句名言非常流行:“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他认为,打牌有助启发智商,“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还在担任《时务报》主笔时,梁启超[LiangQiChao]经常半夜一边吆喝“八万”、“九条”,一边口述社论,由专人记录下来,一字不改,即可付梓。约稿、演讲统统不作准备,临场前,一阵“东风、白板”,便大功告成。不过,也许是用心不专吧,梁启超[LiangQiChao]几乎逢玩必输,但他依然兴致高昂,乐此不疲。
对于晚辈,梁启超[LiangQiChao]爱护有加,却也因直率而得罪人。1926年10月3日,在北京的北海漪澜堂举行了一场兼具娱乐性和轰动效应的婚礼,牵动了当时中国[ZhongGuo]文化界的几乎所有大腕。新郎是梁启超[LiangQiChao]的得意门生徐志摩,新娘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陆小曼,证婚人是梁启超[LiangQiChao],主持人是胡适。在婚礼上,梁启超[LiangQiChao]致辞时当着众人的面训导徐志摩说:“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MeiYou]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全场为之愕然:这也太不留情面了!
晚年的梁启超[LiangQiChao]每天五点起床,工作十个小时,星期天也不休息。他有句口头禅 “万恶懒为首,百行勤为先”,孜孜不倦的努力换来的是 36年间所著《饮冰室合集》共1400万字,平均每年要写39万字。
梁启超[LiangQiChao]一动笔则文思泉涌,万言长文“片刻即脱”。1914年他小住清华期间,罄10日之功,写完长达百页的《欧洲战役史论》。护国运动期间,遭袁世凯通缉追捕躲入荒山,大病初愈即奋战三天三夜,写出了《国民浅训》一书。
人到暮年,梁启超[LiangQiChao]精力不减,只消一个周末,便可成书一本。与他一同欧游的蒋百里,回国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请他为之作序。岂料梁启超[LiangQiChao]一发不可收拾,出手便是6万字,与原书一样长,这篇“长序”只得单独出版,成为梁启超[LiangQiChao]的学术代表作《清代学术概论》,梁又反过来请蒋百里写序。
梁启超[LiangQiChao]下笔神速,确属天资所赐。博闻强识,故能出经入史,信手拈来。比如,他能全篇背诵贾谊七千余字的《治安策》,曾笑言:“不能背《治安策》,又怎能上‘万言书’?”一次宴会上,胡适提到中国[ZhongGuo]古诗中没有[MeiYou]写猪的诗句,他马上以乾隆一句非常生僻的诗文“夕阳芳草见游猪”反驳。然而,若是将梁启超[LiangQiChao]同王国维和陈寅恪相比,便“纵横捭阖”有余,“钩深诣微”见拙了,稍有不慎还会犯下常识性错误。黄侃就曾笑话梁启超[LiangQiChao]的一次演讲中“有无数笑柄”,居然将“老子、庄子、屈原、诸葛亮、道安”列为“湖北五贤”。
周善培也多次劝梁启超[LiangQiChao]治学为文不可一味求速。他对梁启超[LiangQiChao]说:“你的文章能‘动人’,却不能像《史记》那样‘留人’。你这几十年中,作了若干文章,莫说百读不厌,使人读两回三回的能有几篇?”梁启超[LiangQiChao]深以为然。1924年夫人李蕙仙去逝,梁启超[LiangQiChao]写下深情的《祭梁夫人文》时,一反常态地做了一天,“慢慢吟哦改削”,又改了两天才完成,列为“一生好文章之一”。
“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这是梁启超[LiangQiChao]的名言。他常说,做学问当从趣味入手,才易出成果;但另一方面,自己为学“浅芜”,原因正在于“学问欲”很旺又“病在无恒”,以致“不能专积有成”。一次,梁启超[LiangQiChao]在檀香山刚学习了几个月的英文,便自觉已得真谛,还编了一本《英文汉读法》,教人数月之内学会翻译英文。结果,经《国民报》英文编辑王宠惠“测试”,梁启超[LiangQiChao]的英语水平当场“现形”。梁羞愧之下,将书一撕两半,扔到窗外。
梁漱溟曾撰文说,梁启超[LiangQiChao]“热情多欲”,“感应敏锐”,“然而缺乏定力,不够沉着,一生遂多失败。”梁启超[LiangQiChao]坦言,自己所做的事,严格说来没有[MeiYou]一件不是失败的,但是“连失败也觉得津津有味”。他告诉子女:“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生活中,梁启超[LiangQiChao]的确是个“烂漫向荣”的人,听京戏,也听古典音乐,收藏字画、楹联、书法,样样都来。一生藏书4万多册,碑刻拓本1200多件,逝世后尽数捐给了北京图书馆。
1926年的一个周末,北师大的学生李任夫和楚中元去拜访梁启超[LiangQiChao]。梁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为李任夫写下一副对联“万事祸为福所依,百年力与命相持”。梁启超[LiangQiChao]说:“这是我青年时代一首诗的录句,我今天特别写给你,也是希望你立志向上奋斗。凡事要从远处看,切不可以一时的起伏而灰心丧志,一定要有‘定力’和‘毅力’。人的一生,都是从奋斗中过来的,这就是力与命的斗争。我们要相信力是可以战胜命的,一部历史,就是人类力命相斗的历史,所以才有今天的文明。我平生行事,也是信奉这两句话。所以遇到任何逆境,我都是乐观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也许就是得力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