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揭秘:陈布雷自杀与其幼子陈砾的不同抉择--中国年鉴网(4)
天津[TianJin]报业才子
1948年冬至1949年1月,接管天津[TianJin]市的党政机关人员在河北胜芳集结。在这里,成立了天津[TianJin]市各区政府和各部门、天津[TianJin]日报社及新华社天津[TianJin]分社、天津[TianJin]人民广播电台。19岁的陈砾自此正式迈进了新闻界。在胜芳时,陈砾向董东、石坚、林青等老师学习编报,等待入城。
1949年1月中旬,随军入城的陈砾进入新成立的天津[TianJin]日报社,做时事编辑。年轻的陈砾性格开朗、语言能力强,会好几种差异很大的方言。慈溪话、上海[ShangHai]话、重庆话,特别是天津[TianJin]话,说得好极了。一有表演机会,他就南北方言夹杂着说,逗得大家大笑不已。
陈砾从小就口才出众,此后他活跃在新闻界和学术界,虽然不似他的父亲那样全国皆知,但他在新闻界是具有相当声誉的。同样于1949年进入天津[TianJin]日报社的同事、著名记者方放,评价陈砾是“才华横溢英姿勃发老报人”。
陈砾勤奋好学、手不释卷。他在重庆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时已熟练掌握英文,后又上夜校学习俄文,短期学的俄文,却能翻译苏联肃反小说《危险的旅途》,每天在文艺副刊上连载两三千字。此后还翻译过几本书《克什米尔公主号的秘密》、《决斗》等,都被天津[TianJin]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
好学的陈砾在王亢之、范瑾、邵红叶等老报人的培养和指导下,学会了写评论文章,很多评论都是当晚命题当晚赶写,算得上“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而且才思敏捷,文笔流畅。报社不少年轻人暗下决心“有为者亦若是”。
1950年,陈砾认识了考进天津[TianJin]日报社的张燕平。张燕平后也被分配到时事组,两人成为同事。此后两人谈恋爱。1953年2月,天津[TianJin]日报社举行集体婚礼。本来是5对新人的集体婚礼,在举办的前几天,王亢之对陈砾说:“小陈,还等什么!?”他的这句话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集体婚礼有了6对新人。
结婚后的陈砾带着新婚妻子去上海[ShangHai]探望母亲王允默。50多年后,张燕平还清楚地记得,婆婆住在延安中路424弄48号福明邨,住着一栋两层的房子,楼下住着陈砾的舅舅和陈布雷副官陶永标,楼上住着陈砾的母亲和五哥陈迈。婆婆对张燕平挺不错,还给她做丝棉袄,给两个孙子做虎头鞋,常把一些吃的装在密封的罐头盒子里寄到北京,记得有宁波汤圆。
夫妻俩第一次去上海[ShangHai]探亲是1953年,陈布雷一人高的大照片还在家里摆着。第二次再去上海[ShangHai]时,已是1961年。张燕平谈起这两次探亲,说当时感觉就像犯罪一样。她能体会出身对陈砾心理的微妙影响。陈砾总说起二姐陈琏的一句话: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ZiJi]的出身,但完全可以选择自己[ZiJi]的道路。只是,这条道路还是背上了出身这个沉重包袱。
当然也有实事求是、慧眼识珠的人。天津[TianJin]日报社的领导非常难得,并没有因为陈砾的出身,就将他打入另册,反而是大胆使用、给予机会、全面培养。陈砾生前总是说起王亢之、范瑾、邵红叶、李麦、石坚等领导对他的关怀和培养。
陈砾年轻单纯,工作上是公认的“拼命三郎”、“报坛才子”。报社领导人用人唯贤,十分爱才。1952年,中国报界开始学习苏联管理报纸的经验,天津[TianJin]日报筹备成立检查组,陈砾到人民日报社学习取经,得到邓拓、李庄、肖航等老新闻工作者的指点。这一年,陈砾入党。此后,他又被任命为秘书组长、理论组长、文教组长、地方工业组组长,开始成为天津[TianJin]新闻界的名人。
1953年夏天,作为天津[TianJin]唯一的驻开城特派记者,陈砾辞别了新婚妻子去朝鲜开城采访停战谈判。被大家亲切唤为“小陈”、“小教授”、“报坛才子”的陈砾活跃在板门店谈判大厅和战俘营,用熟练的英文,采写了大量消息和特写、通讯。其中《解释帐篷中一个美国代表的嘴脸》等新闻报道,都是新华社转发全国,《人民日报》发表。陈砾被记者团评立三等功。
陈砾度过了10年的好时光。1959年反“右倾”以后,陈砾先是因所谓的“三门干部”(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被下放到山东宁津县参加[CanJia]劳动;1962年返回报社,又得知所有家庭出身不好的干部都将被调离党报机关。陈砾被通知将调往天津[TianJin]师范学院新闻班教书。作为陈布雷的儿子,家庭出身的包袱是何等沉重。
天津[TianJin]人民出版社的负责人孙五川很爱才,而出版单位对家庭出身要求比较低。1963年,孙五川截下将要调往天津[TianJin]师院的陈砾,调进天津[TianJin]人民出版社任编辑部主任。
三年后,“文化大革命”来了。陈砾被关进牛棚,头上戴着“狗崽子”、“陈布雷的孝子贤孙”、“国民党[GuoMinDang]的残渣余孽”等帽子,被批斗、囚禁。噩耗不断传来,1949年从美国回国、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的二哥陈过被诬为“特务”,在杭州跳楼自杀未遂,瘸了一条腿。陈砾的革命指路人、敬爱的小二姐陈琏在上海[ShangHai]跳楼身亡。母亲王允默在“文化大革命”时,头部挨红卫兵棒打,没过太久便病逝。最让陈砾伤心的事是小二姐的自杀,他很意外,非常气愤,却又不敢表达,白天参加[CanJia]劳动时装作若无其事,晚上则躲在被窝里偷偷饮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