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既清又浑的总督曾国藩--中国年鉴网(3)
四
不过,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ZengGuoFan]也有“浊”的一面。
总督[ZongDu]时期,曾国藩[ZengGuoFan]在人情来往上开支不少。
在官场[GuanChang]应酬上,曾国藩[ZengGuoFan]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尽量从俗。刚刚就任总督[ZongDu]时,他曾经拒绝“公款吃喝”,不久以后,他发现这种要求实在难以贯彻,徒然惊世骇俗,并无实益,所以后来也就越随波逐流了。
同治[TongZhi]十年九月底,曾国藩[ZengGuoFan]到苏州阅兵。他写信给曾纪泽谈到在苏州这几天的应酬情况:“余于二十八日抵苏后,二十九竟日拜客,夜宴张子青中丞处。三十日在家会客,织造及质堂、眉生、季玉公请戏酒。初一日在恽次山家题主,后接见候补百六十馀人,司道府县公请戏酒。初二日早看操,夜湖南同乡公请戏酒。”
天天拜客,日日戏酒,曾国藩[ZengGuoFan]的所作所为,与一般官僚并无二致。只不过在遵从成规的同时,他尽量降低规模,简化形式,处处为他人考虑,不想给下属造成过大负担。十月初他到达上海,正好赶上他的生日。十月初十,生日前一天,地方官员们请戏酒给他预祝。十一日正生日,接惯例又要“正祝”一番。曾国藩[ZengGuoFan]怕大家破费太多,竭力辞退,自己花钱请了几桌客:“初十日,各官备音尊为余预祝。十一日又将备音尊正祝。余力辞之,而自备酒面款接各客。内厅抚提藩等二席,外厅文武印委等二十席。虽费钱稍多,而免得扰累僚属,此心难安。”
这二十多席想必花了他不少钱,然而吃吃喝喝只是他日常开销中最小的部分。
两江总督[ZongDu]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国藩[ZengGuoFan]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曾国藩[ZengGuoFan]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比如致送炭敬。
联络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动作。晚清官场[GuanChang]流传的居官要诀云:“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曾国藩[ZengGuoFan]历来厌恶官场[GuanChang]之钻营,但是天下督抚都送的炭敬,他却不想免俗。他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京官来说意义何等重大。曾国藩[ZengGuoFan]致送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同治[TongZhi]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这笔钱,每年至少数千两。
除了炭敬,另一笔比较大的花销是程仪。如前所述,迎来送往是官场[GuanChang]上的重任。每年来往南京的大吏要员自然也不在少数。
同治[TongZhi]九年四月,曾国藩[ZengGuoFan]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嘱咐说:“仙屏(许振袆)差旋,若过保定,余当送程仪百金。是星使过境,有交谊者酬赠之常例。”也就是说,清代官场[GuanChang]上,皇帝派出的钦差路过辖地,与之相识的大吏在迎送宴请之外,通常还会送给他一百两左右的程仪。他准备用这个标准来对待许振袆。
同治[TongZhi]九年,江南发生著名的“刺马案”,朝廷派出刑部尚书郑敦谨(号小山)南下与曾国藩[ZengGuoFan]共同审理。接惯例,办完事后,地方上要送给钦差一笔很重的程仪。然而郑敦谨特别清廉,“郑小山于正月二十八日出来拜客一日,二十九日拜折后即行起程,干礼水礼一概不收,一清彻骨。小钦差程仪则已收去(每人五百耳)。”“干礼”是指贵重礼品如金、银、绸、缎之类,“水礼”则指食品、果品杂项之类。连水礼都不收,可谓清廉到底了,所以曾国藩[ZengGuoFan]说他“一清彻骨”。不过他的主要随员,也就是曾国藩[ZengGuoFan]说的“小钦差们”却不愿意效法他们[TaMen]的主官。他们[TaMen]每人收了曾国藩[ZengGuoFan]奉送的五百两银子。曾国藩[ZengGuoFan]在“五百”后面加了个“耳”字,可见用官场[GuanChang]惯例衡量,这笔钱对他们[TaMen]来说并不算多。
我们所能查到的曾国藩[ZengGuoFan]所送的最大一笔程仪是在同治[TongZhi]三年。那年年底,因太平天国战争停止多年的江南乡试终于举行。历来考试结束后,地方官场[GuanChang]都会致送主考和副主考一笔重重的程仪。曾国藩[ZengGuoFan]对当年四川主考任上的收获记忆犹新,这一次他决定做好主人,“一切均从其厚”。
这一年朝廷派来的主考是刘昆,副主考平步青。考试结束后,他们[TaMen]在两江收获“公私……程仪约各三千有奇”。就是说,江南官场[GuanChang]公送了三千两,大家以私人名义所送加一起也有三千两。“两主考差囊各三竿外,户部例发途费五百亦在此支领,一切均从其厚”。
“炭敬”、“程仪”是官场[GuanChang]上经常发生的支出。至于“别敬”,则频率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进京时才发生。同治[TongZhi]七年七月二十日,曾国藩[ZengGuoFan]奏命调任直隶总督[ZongDu]。这一年十二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
在出发之前,曾国藩[ZengGuoFan]身上带了一张可以兑换二万两现银的银票。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京官们送“别敬”。多年没有入京,那些在穷京官生活中挣扎的故友新朋们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别敬当然不可能过少。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核别敬单”,“定别仪码”,“定分送各单”,可见这件事他是多么在意。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余送别敬一万四千馀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总共送了一万四千两,他认为仍然不厚。
天津教案后,他又收到回任两江总督[ZongDu]之命。同治[TongZhi]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他由天津启程入都,陛见后十月十五日出都返回江南。这一次,仍然需要送“别敬”。在进京前,曾国藩[ZengGuoFan]这样计划:“拟于(九月)二十、二十一日起程入都,十月初六、七日必须出京。别敬不能速送,只好与诸公订定出京后补送,或腊底再送炭金。保定寄存之二万金,大抵须用去八九千。”后来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九年冬在京用去万馀金”,可见这一次送“别敬”又花掉一万多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