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李世民隐瞒了什么:囚慈父于后宫 曾有弑父之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4)
下面就让我们[WoMen]来看看这个写本的大致内容。
故事说的是唐太宗[TaiZong]入冥之后,在阴司遇见了一个[YiGe]名叫崔子玉的判官,此人在阳世的身份是滏阳县尉。也就是说,这是一个[YiGe]往来于阳世与阴间的“双重身份者”(在中国古代话本和民间传说中,这种“双重身份者”代不乏人,据传近代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也曾入冥充当判官)。由于崔子玉在阳世的身份是李世民[LiShiMin]的臣子(但是官职卑微),而现在皇帝[HuangDi]李世民[LiShiMin]在阴间反而成了他的审判对象,于是崔子玉就决定利用自己在阴司的职权和太宗[TaiZong]做一回交易,借以换取自己在阳世的高官厚禄。他告诉太宗[TaiZong],建成和元吉入阴之后,“称诉冤屈,词状颇切”,亦即暗示这件“官司”颇为棘手,然后让太宗[TaiZong]回答一个[YiGe]问题,说如果答得上来就可以回长安,答不上来恐怕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太宗[TaiZong]一听吓坏了,连忙要求崔子玉提个简单一点的问题,并且承诺说:“朕必不负卿!”
然而,崔子玉所提的问题却一点都不简单。
他看着唐太宗[TaiZong],一脸正色地说——“问大唐天子太宗[TaiZong]皇帝[HuangDi]在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李世民[LiShiMin]一听,顿时哑口无言,“闷闷不已,如杵中心”,心里仿佛横亘着一块木头,良久才说,这个问题他回答不了。
崔子玉一看太宗[TaiZong]的反应,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替太宗[TaiZong]想了一个[YiGe]答案,原文是:“大圣灭族□□”。后面脱了两个字,但是大意还是清楚的,无非是太宗[TaiZong]“大义灭亲”云云。作为交换,太宗[TaiZong]许给了崔子玉“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史大夫 ,赐紫金鱼袋,仍赐蒲州县库钱二万贯”的优厚条件,终于顺利通过这场冥世拷问。
在这个故事中,崔子玉所提的那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YiGe]信息。其中,“杀兄弟于前殿”遍见正史记载,而且李世民[LiShiMin]本人对此也直言不讳,所以并不稀奇;真正让李世民[LiShiMin]感到难以启齿、同时也让我们[WoMen]感到非同小可的是后面的六个字——“囚慈父于后宫”。
很显然,这是一个[YiGe]被所有官修正史一律遮蔽掉的信息。
要解开被正史隐瞒的玄武[XuanWu]门之变的另一半真相[ZhenXiang],这六个字就是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
虽然《唐太宗[TaiZong]入冥记》的内容出于虚构,但是其题材和寓意在当时肯定是有所本的,不可能毫无依据。据卞孝萱先生分析,该作品很可能成书于武周初期。在唐人张(约生活于武周至玄宗前期)的笔记史《朝野佥载》中,我们[WoMen]也发现了有关“唐太宗[TaiZong]入冥”和“冥官问六月四日事”的记载(见《朝野佥载》卷六)。而王国维先生在相关的研究著作中,也曾引述《朝野佥载》、《梁溪漫志》、《崔府君祠录》、《显应观碑记》等多种史料,考订了唐太宗[TaiZong]和崔子玉故事的源流,发现崔府君的故事在蒲州一带流传甚广,山西省现存的碑刻中也保存了有关他的一些传说。由此可见,《唐太宗[TaiZong]入冥记》中所提到的“囚慈父于后宫”的说法,很可能在唐朝初期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
然而,就算这样的说法渊源有自,可毕竟属于民间传闻,何况《唐太宗[TaiZong]入冥记》也只有这语焉不详的六个字,除此之外我们[WoMen]什么都看不到。既然如此,那我们[WoMen]又凭什么知道李世民[LiShiMin]在玄武[XuanWu]门之变中对李渊都做了一些什么呢?我们[WoMen]又凭什么断定“囚慈父于后宫”就是李世民[LiShiMin]向我们[WoMen]隐瞒的真相[ZhenXiang]呢?
在相关史实已经被官修正史全部篡改或删除的情况下,要破解这个真相[ZhenXiang]确实难度很大,但是并非不可能。
因为我们[WoMen]相信,常识和逻辑的力量始终是强大的;况且,无论贞观史臣如何竭力隐瞒真相[ZhenXiang],正史中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凭借这些弥足珍贵的线索,再辅以合乎常识的分析、以及合乎逻辑的推断,我们[WoMen]就有可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真相[Zhe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