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辛亥革命的革命杠杆为何没撬起民族翻身的巨石?--中国年鉴网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GeMing]已经过去了99年。一个[YiGe]纪念日,到了纪念第100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值得隆重一下。况且,1911年“双十”这个日子,也是中国[ZhongGuo]帝制告终的开始。
士绅革命[GeMing]
士绅们把满人王朝恨得牙根痒痒,本来听不进去的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的排满宣传,忽然就入耳了。尽管让他们放火,他们还是不敢,但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的。
说起来,这个革命[GeMing]的发生,多少有点偶然性。
从小的方面说,如果当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不是瑞澂,如果他不是炮一响就像个懦夫一样挖洞逃走,如果他此前的处置不是那么失当——偶然破获了革命[GeMing]党的据点又拿人又砍头,而是当众把缴获的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花名册烧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枪声,兴许不会变成一场占领武汉三镇的起义。因为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这样零星的枪声已经响过很多次了,没有一次成气候的。就在武昌起义爆发前的一个[YiGe]月左右,武昌新军也来过这么一回,但并没有闹起来。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不是西太后和光绪死后,上台当政的满人少年亲贵由着性子胡闹,先是赶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凯,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又张罗收权,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把汉人的权力收回满人,革命[GeMing]即使发生,也成不了气候。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各地立宪派风起云涌立宪请愿的时候,亲贵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却搞了一个[YiGe]皇族内阁,让各地士绅们心里凉到底——从此之后,中国[ZhongGuo]的事就由这些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纨绔亲贵包办,士绅们借立宪分权的希望被彻底浸在了冰水里。这么一来,士绅们必然把满人王朝恨得牙根痒痒,本来听不进去的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的排满宣传忽然就入耳了,真是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尽管让他们放火,他们还是不敢,但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的。
辛亥武昌起义第二天,起义士兵群龙无首之际,逼来的黎元洪一言不发,死活不肯“从逆”,但作为湖北咨议局议长的汤化龙却来了,一来就不走了,连带着听他指挥的商团也参加了革命[GeMing]。正是由于立宪派士绅的帮忙,起义者不仅稳住了局面,而且争得了外国人的同情,说服了黎元洪改变主意,甚至还策动了前来镇压的海军舰队的反正,因为舰队司令的秘书汤芗铭是汤化龙的弟弟。不仅武汉一地,立宪派帮忙革命[GeMing],其他地方也都在帮忙革命[GeMing],有的地方,立宪党人[DangRen]干脆自己出头。最初革命[GeMing]的11个省,实际上是革命[GeMing]党和立宪党人[DangRen]平分秋色。
“无条件”革命[GeMing]
爆发武昌起义的湖北,打开藩库的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发现他们拿下的这个政府居然有4000万元左右的存银。
尽管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一直处心积虑要策动革命[GeMing],但革命[GeMing]的形势却一直都不够成熟。尤其是清廷推行新政改革以来,革命[GeMing]成功的机会相当渺茫。尽管革命[GeMing]党在政、学、军界有诸多的渗透,很多新军官兵受排满宣传的影响,但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发动的大大小小历次起义,好像没有一次有成功的希望。收买会党的起义,像是雇人造反,钱花光了,人也就散了。而新军的起义,动静大了一点,但却总也形成不了规模,要不就是时机总也不对。
最关键的是,每次起义,都没有社会的呼应,基本上是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单打独斗——他们一直以为这种个人英雄式单打独斗可以唤起民众,只手打天下。为此,暗杀成为起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从南到北,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都在试制炸弹,炸了这个炸那个,可惜,始终没把民众的觉悟炸出来,也没有把清朝炸垮了台。
不能否认,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有救国救民之志,但落到实处,往往夺取政权的心情要占到上风,尽管夺取了政权,他们是为了实行最先进的民主共和制度[ZhiDu],好让中国[ZhongGuo]实现跨越式发展。清朝的改革做的好,尤其是预备实行立宪了,他们自己夺权的机会就渺茫了。
客观地说,如果不是有日本这样一个[YiGe]处心积虑不想让中国[ZhongGuo]变好的近邻,总是帮助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给中国[ZhongGuo]政府捣乱,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策动起义的本钱会更少,连宣传的影响力都会受局限。
这是因为,清末的新政改革,的确做的不错。庚子后的乱局,很快就稳定下来,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外国投资增加,中国[ZhongGuo]人自己办的工商业也呈现兴旺的景象。新政的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原来以为会引发强烈反弹的废科举改革,居然平稳过渡,新学堂遍地开花,虽然问题成堆,但新式教育从此生根。军事改革、法律改革、官制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地方自治乃至预备立宪,都在稳步推行。
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破纪录的2亿4000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大多有结余。爆发武昌起义的湖北,打开藩库(清代布政司所属的粮钱储库。)的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发现他们拿下的这个地方政府居然有4000万两左右的存银。事实上,正是有这些结余,各地的起义者才赖以招兵买马,扩充军队,维持了革命[GeMing]的命脉。
新政的推行,不像以往很多论者所说的“推行一塌糊涂,引起民众强烈反抗”。新政后期,整体上社会治安良好,大股土匪都招安了,小的匪盗得到控制。所谓民众对新政的反抗,只有少数地区比如山西有对兴办新教育不满的骚动,民间结社“干草会”(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高平农民自发的组织。“群众手持木棒,随带干草,黑夜行路,手持火把”,因此称为干草会。)所谓烧学堂、打先生的运动规模并不大。
其他的所谓反抗,主要集中在丈量土地和清查人口方面,但骚动都是小规模低烈度的。以往的研究,往往认定凡是王朝覆灭,必定是政治紊乱、民不聊生、遍地烽火,其实,清末恰恰不是这样。政治虽然谈不上清明,但比起庚子之前,却要好得多,民众生活谈不上安定,但比起庚子之前也要好得多。
新中国[ZhongGuo]建立之后史学界为了验证清朝腐败、天下大乱所做的统计,其中辛亥前一年,整个国家的民变(实际上有些夸张)次数,不过1万起。即使这个夸张的数字,放到那么大的国家里,也实在算不了什么。
亲贵激化革命[GeMing]
西太后之后少不更事的少年亲贵们,却大大地错估形势,不知道自己吃几两干饭,居然想通过把权力揽到自己手里,巩固统治。
但是,主持变革的当家人,毕竟是一个[YiGe]刚刚犯过大错的集团,而且是一个[YiGe]少数民族集团。像鼓动义和团盲目排外这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大错,不仅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国家主权大幅度丧失,而且造成了国家巨大的动荡和损失,数额达到4亿5000万两白银的庚子赔款,等于是在国家经济的血管上开了个巨大的失血口。
这样的错误,大大降低了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也正因此,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持续的排满宣传才有了市场。更多的汉人精英对异族政权的排斥,使满清王朝的合法性进一步降低。剩下来的事,只能办好,不能办坏,一旦办坏,大家就会认为是“非我族类”的缘故。
然而,西太后之后少不更事的少年亲贵们却大大地错估形势,不知道自己吃几两干饭,居然想通过把权力揽到自己手里,巩固统治。殊不知,满人政治能力退化已经有100多年,而政治格局的满轻汉重,内(朝廷)轻外(地方)重,也已有几十年的工夫,早成定局。满人中的能人,有经验的政治家,西太后和奕?在世的时候,都得承认现实,而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这种二十多岁的少年亲贵,既无从政经验,也无政治能力,居然敢冒然收权揽权,不坏事才怪。
武昌军兴,亲贵们六神无主,马上实行立宪,废掉皇族内阁,答应所有立宪派的要求,但是已经晚了,人们不再给清政府机会了。这是历史的悲剧。
革命[GeMing]成果不落地
民国来了之后,很多人才觉得前朝其实更好一点,换句话说,民国不怎么样。
革命[GeMing]最大的危险是会带来社会的动荡,甚至导致外国的干涉。这一点,是当初革命[GeMing]和立宪两派论辩的主题。应该说,从近代革命[GeMing]史角度,辛亥革命[GeMing]算是一场动荡和破坏比较小的革命[GeMing]。立宪派的高度参与,极大地降低了破坏的程度,而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也在刻意减少革命[GeMing]带来的动荡。为此,他们不准农民革命[GeMing],不进行底层动员。但是,另一个[YiGe]他们老早就依赖的势力,却趁革命[GeMing]之机登上政治舞台,这就是会党(还包括一些绿林好汉)。
虽然跟会党合作是革命[GeMing]党的传统,但在辛亥革命[GeMing]过程中,他们还是尽可能对会党势力进行了遏制,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镇压。但是,会党这种中国[ZhongGuo]社会准黑社会的力量,还是冒了头,对革命[GeMing]后的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地会党公开露面,大开香堂,大散海底,在底层社会建立黑社会的秩序,导致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声誉大坏。二次革命[GeMing],貌似强大的革命[GeMing]党,在袁世凯的打击下,不旋踵即土崩瓦解,跟他们不得人心,大有关系。
尽管破坏不那么大,但革命[GeMing]毕竟是一场中国[ZhongGuo]人学习西方的激烈变革。革命[GeMing]后,中国[ZhongGuo]国门上的招牌变了,从一个[YiGe]君主专制的政体,变成了最先进的美国体制,接任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也被誉为中国[ZhongGuo]第一华盛顿,世界第二华盛顿。
但是,革命[GeMing]后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制度[ZhiDu],落到实处的确大有困难。就整体而言,虽然沿海开放口岸城市的绅商欢迎革命[GeMing],而内地农村的士绅满怀疑虑。汉人的官僚在革命[GeMing]进行中,罕有为清朝殉节的,怀念清朝的遗老遗少,都是在革命[GeMing]后民国制度[ZhiDu]运行之后产生的。民国来了之后,很多人才觉得前朝其实更好一点,换句话说,民国不怎么样。
民国办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生成一种新的秩序。然而,新秩序的产生,有赖于现存秩序的稳定。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粗暴干涉中国[ZhongGuo]内政,乱中添乱,袁世凯和他的谋士错判形势,冒然称帝,导致这个唯一的强人垮台。秩序的稳定,自然无从谈起。
革命[GeMing]带来了民主共和制度[ZhiDu],但这个制度[ZhiDu]在中国[ZhongGuo]却落不了地,落不了地的制度[ZhiDu]自然没法修正,中国[ZhongGuo]回不到更合适的君主立宪体制那里去,因为在上层信奉的进化论历史观里,制度[ZhiDu]的演进,是进化的必然,已经进化到先进的制度[ZhiDu],任何“退步”都是开历史的倒车。
革命[GeMing]的兴与灭
原本戴在外国人头上的大礼帽,的确扣在了中国[ZhongGuo]官员的脑袋上,但是,长袍马褂依然如旧时一样,瓜皮帽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GeMing]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但这场变革却给中国[ZhongGuo]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革命[GeMing]成功后不久,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GeMing]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成,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上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栏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其实,新教育、枪炮、律师、马路这样的东西,并不是民国才兴的,而除了制度[ZhiDu]变化,其他的变化都是皮毛的,甚至连皮毛也并没有真的变过来,至少在民国初年是如此。
连革命[GeMing]党人[DangRen]大力推动、强力执行的剪辫子和放足,在乡村世界也成果甚微。放足和禁缠(禁止缠足)成效最差,直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好些地方的妇女依然缠足。剪辫稍好,但坚持不剪的人,也所在多有。民国成立,原本戴在外国人头上的大礼帽,的确扣在了中国[ZhongGuo]官员的脑袋上,而且他们的手上,也多了根“文明棍”(手杖)。但是,民国之后,长袍马褂依然如旧时一样,瓜皮帽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依旧为士绅的常服。为孙中山倡导的中山装,即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只是军政人员在官方场合的服装,回家之后,很多人还是袍褂当家。
辛亥革命[GeMing]真正给中国[ZhongGuo]带来的变化,既不是风俗的变化、西化的习染,也不是新事物的出现,甚至也不是制度[ZhiDu]的革命[GeMing]。如果没有革命[GeMing],清朝能正常立宪的话,代议制民主早晚都会实现,西方的法律、政治制度[ZhiDu]总会进来,只是技术上到底学谁的问题,而没有不学的道理。在我看来,辛亥革命[GeMing]带给中国[ZhongGuo]和中国[ZhongGuo]人的,其实是制度[ZhiDu]的困扰和变化的焦虑。
持续革命[GeMing]
所谓的革命[GeMing],无非是要借助革命[GeMing]的杠杆,撬起导致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YiGe]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继续撬。
革命[GeMing]给了国人一个[YiGe]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ZhiDu],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ZhongGuo]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ZhongGuo]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加混乱。人们不情愿看着刚刚确立的进化论历史观在自己身上破产,不愿意承认自己跟西方人其实不一样,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YiGe]“最好的制度[ZhiDu]”,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GeMing]的不彻底。只好在前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GeMing],再革命[GeMing],从制度[ZhiDu]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GeMing],再到阶级革命[GeMing],把中国[ZhongGuo]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碎,建设一个[YiGe]谁也弄不明白的新世界。
即使不这样,在情势上,中国[ZhongGuo]人也退不回去,退不到一个[YiGe]更合适自己的制度[ZhiDu]状况中去。其实建立代议制民主当然是必要的,但中国[ZhongGuo]这样的国度,还是需要一个[YiGe]国家领袖过渡的。可是过去的皇帝是满人,是异族,而且已经在革命[GeMing]的论述中带有屠杀汉人的原罪。所以,清朝的复辟,只能是遗老遗少的梦呓,一旦落到地上,连坚定的君主立宪主义者都会因之而崩溃。
1917年的张勋复辟,不仅毁了康有为的清誉,也使得一直主张君主立宪的杨度心灰意冷,从此放弃了自己的主义。其他的人,没有实权的孔门后裔衍圣公做不了,有实权的袁世凯也做不了。道理很简单,中国[ZhongGuo]已经共和了,人们只能往前走。
中国[ZhongGuo]人不是在共和制度[ZhiDu]中无法生存,也不是创造不出好的东西来。几十年的民国历史,也有值得称道的教育,值得骄傲的文化,但是,国人却很难在共和制度[ZhiDu]里创造一个[YiGe]新的秩序。因此,就很难抵御卡里斯玛权威(卡里斯玛是源自于古希腊的kharisma一词,有神之馈赠之意,通常意指那些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呼唤,很难抵御革命[GeMing]的诱惑。革命[GeMing]带来了问题,答案却只能在继续革命[GeMing]中得到解决。
一个[YiGe]原本背着过重的历史包袱,又在清末历史中饱受欺凌的民族,学习西方,包括学习引进西方的制度[ZhiDu],无论如何都摆不脱工具性的诱惑。所谓的革命[GeMing],无非是要借助革命[GeMing]的杠杆,撬起阻碍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YiGe]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继续撬。
辛亥革命[GeMing]以及革命[GeMing]后的99年,都是值得国人反思的一个[YiGe]艰难的过程,未来100周年的纪念给了我们这样一个[YiGe]机会,但愿人们能想出点什么来,别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