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国史视角 >
辛亥革命的历史任务:一开始就背上了过重的负担--中国年鉴网(2)
在这个[ZheGe]认识推动下,清朝的少数统治者也主动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当时族权问题[WenTi]尚未解决,国权问题[WenTi]又没搞清楚,清朝统治者不仅排斥汉族的官员,甚至连很多满族的官员都不相信,他们只相信皇室的近亲。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很糟糕。受到外来干涉冲击[ChongJi]后,本来应该扩大统治基础,但清朝反而越搞越狭窄权力基础,最后把权力集中在几个皇室贵族手中。所以说,当时清朝的维新、改良不仅是表面化的,而且是部分欺骗性的。到这个[ZheGe]时候,民权问题[WenTi]开始凸显。
族权、国权、民权三权纠结,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许多领袖要把它们一并解决,这使得辛亥革命[XinHaiGeMing]从一开始就背上过重的负担。辛亥革命[XinHaiGeMing]之后,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Republic of China。英文名称严格来说应该翻译成“中华共和国”(马克思曾用过这个[ZheGe]称号)。但辛亥革命[XinHaiGeMing]者认为“共和国”不足以明白清楚的突出这种国体的最先进性,因为中国[ZhongGuo]是跨越了日本的“君民共主”,直接走向了民主,结果采用了“中华民国”。民主就是民权,以民权来最彻底解决国权和族权,这是“中华民国”架构设计的本意。
站在今天回看,一方面,要给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前辈们一个伟大的评价。“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共和制”这个[ZheGe]概念直接来自古罗马文明的传统,包含着“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理念。在100年前,有这样的认识,是很了不起的。无论从理念还是理想来看,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志士都达到了当时整个亚洲最高的政治认识水平,很令我们后辈敬仰。
另一方面必须说,遗憾的是,当时中国[ZhongGuo]并不具备把族权、国权、民权一并解决的客观和主观条件。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发动者本来是想把满人驱逐回东北的,但马上遇到一个现实问题[WenTi]——东北是不是将要新成立的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所以马上确定,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目的不是要把满人赶走,而是要推翻满族的皇权,这样,族权的问题[WenTi]基本解决了。但到了国权和民权这更高任务,就进行不下去了。现代经济基础和教育等等社会条件,这些是强国驱外敌和建构现代民权的基础条件,当时的中国[ZhongGuo]绝大部分都不具备。所以说,100年前这个[ZheGe]亚洲最先进的政治架构,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同时也是高不可攀的架构。
但不应忽略的是,辛亥革命[XinHaiGeMing]后的中国[ZhongGuo],无论政党还是个人,大多数都在不同的情况下分享着100年前的这个[ZheGe]理想主义。大多数用不同的方式,探寻和创造实现后两权的道路和条件。这个[ZheGe]历史性、跨世纪的任务尤其是民权,还有待我们这一代不断努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