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作为绝学的梵学研究--国家史册

  

    编者按

    绝学是指既体现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文化传承意义,又面临着失传危险、从事研究的学者人数较少的学问。绝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给予特殊关注和大力扶持,对于延续传统、弘扬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从2008年开始启动的特殊学科[XueKe]建设工作,其重点之一便是进行绝学学科[XueKe]立项。截至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共有包括梵文、甲骨学、纳西东巴文、因明学等在内的15个绝学学科[XueKe]获得立项扶持。近两年来,通过诸多专家学者锥心泣血的努力,这些绝学学科[XueKe]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绝学研究[XueYanJiu]中的众多问题。有鉴于此,本报从11月29日开始开设“抢救和保护绝学系列报道”专栏,陆续刊发了数篇有关绝学传承的通讯,引发了众多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今天的学术版选登三位相关绝学学科[XueKe]负责人的文章,希望通过他们的阐述和呼吁,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于绝学研究[XueYanJiu]的高度重视,合力推动人类文明薪火相传。 

不绝如缕的梵学

    如实而言,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梵学”研究与胡适、陈寅恪、汤用彤、许地山等自欧美留学归来的学者的积极尝试与倡导密不可分。不过,就现代学科[XueKe]建制而言,梵学研究[XueYanJiu]学科[XueKe]的成立应以1946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设立梵巴专业为始。这一年,季羡林自德国留学归来,担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与系主任。不久,金克木也从武汉大学调入东语系,与季羡林一起成为新中国梵学学科[XueKe]的创建者。季先生在德国留学十年,其研究风格与路径深受近现代欧美印度学研究[XueYanJiu]的影响,金先生在印度游学六载,接受的是印度传统的梵学教育,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中各有所长、风格迥异,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季、金二先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XueYanJiu]、经典翻译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的梵学研究[XueYanJiu]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1960—1965年的梵文本科班,1978—1998年的几届研究生,即是季、金二先生着力培养的梵学人才,也是当前中国梵学研究[XueYanJiu]的主力军。

    上世纪50年代末,从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起,社科院就聚集了数位非常优秀的梵学研究[XueYanJiu]者,如通晓梵、巴、藏、日、英等多种语言,在佛学研究[XueYanJiu]领域[LingYu]成就卓著的吕澄;精通梵、藏、英,于藏传佛教及佛教因明研究颇有成就的王森;译介印度古典戏剧如《龙喜记》、《小泥车》的吴晓铃。1965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梵巴专业的八位毕业生分配至有关研究所,成为社科院梵学研究[XueYanJiu]的生力军。1978年以后,侨居印度30余年,于中、西、印哲学与宗教颇有心得的徐梵澄,毕业于印度蒲纳大学主治印度哲学的巫白慧又相继调入社科院,为社科院的梵学研究[XueYanJiu]注入了新的力量。同样是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梵学研究[XueYanJiu]者分别在古代印度哲学与宗教、古典文学、佛教哲学、佛典文献等学科[XueKe]领域[LingYu],以及梵文经典的翻译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黃宝生等人历时十余年共同翻译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该书篇帙浩繁,内容广博,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它的面世堪称现代梵文经典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当代梵学研究[XueYanJiu]的一面镜子。

    回顾梵学在中国的传习史,以及半个世纪的梵学研究[XueYanJiu],准确地说,它其实是一门不绝如缕、相沿未断的学问或学科[XueKe]门类。

梵学研究[XueYanJiu]中的困境

    我国几代学人都在梵学研究[XueYanJiu]领域[LingYu]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完成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但相对于欧、美、日、印等地区或国家的梵学研究[XueYanJiu]而言,我国的梵学研究[XueYanJiu]在文献资料建设、学术梯队培养、研究范围及国际前沿性诸方面,都还有不少缺失及有待提高的空间。

    中华文明古国号称文献之邦,历来注重对各类文献的收集与庋藏,但近代以来,因国力衰微,学术文献的收藏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在梵学研究[XueYanJiu]领域[LingYu]尤为明显。不管是原始的写本或抄本,还是新出的研究著作,都得之匪易,不少学者都经历过辗转搜求急需文献的艰辛,以及求而不得的慨叹与焦虑。因此,大部分梵学研究[XueYanJiu]者也只能像季羨林先生那样,抱着“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的理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推进。

    从学术梯队建设或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过去50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在经验方面,值得称许的是,1978年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南亚研究所,培养与印度学研究[XueYanJiu]相关的研究生,同时创办《南亚研究》。通过这种强强联合的方式,既培养了人才,也推出了新的成果,使中国的梵学研究[XueYanJiu]一度出现非常红火的局面。就其教训方面言之,最显著的一点即是忽略了学术梯队的建设,这在社科院尤为突出。除了哲学所巫白慧、孙晶师生外,其余的宗教所、外文所、亚太所的第一、二、三代梵学研究[XueYanJiu]者,都没有指导过从事梵学研究[XueYanJiu]的学生,由此出现当前社科院梵学研究[XueYanJiu]后继乏人的现象。近年来,黄宝生通过举办梵文学习班与梵典研读班,着力培养本所的青年学者。最近,其工作又得到院科研局及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联合全院的梵学人才,成立了旨在推进梵学研究[XueYanJiu]与人才培养的梵语研究中心。与社科院相比,北京大学东语系的梵学研究[XueYanJiu]人才及梯队建设相对合理,不过,就全国范围内来看,梵学研究[XueYanJiu]人才的匮乏,短期内仍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受制于文献资料及人才缺乏,我国梵学研究[XueYanJiu]的广度及深度都有待推进。从另一角度来说,虽然在过去的50年里,几代梵学研究[XueYanJiu]者在语言、宗教、文学、律法、礼仪、历史等人文社科领域[LingYu]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资利用的研究成果,但较之梵学自身的博大精深,较之其他学科[XueKe]领域[LingYu]对梵学研究[XueYanJiu]的期待,仍有不少空白点。比如,在梵语声明学研究[XueYanJiu]领域[LingYu],虽已有段晴的《波你尼语法入门》,但仍有许多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声明学著作还未被涉及。奠定印度传统文化的四吠陀,也只有很少的篇章被翻译成汉语,其完整意义与价值仍不能为国人所理解、领受。另外,与大乘佛教兴起关系颇为密切的往世书文献,也是中国梵学研究[XueYanJiu]界未曾触及的领域[LingYu]。

作为绝妙之学的梵学

    梵学源远流长,广博深奥,文献宏富,思理精深,既具古典魅力,又有现代价值。不管是着眼于中印两国间过去、现在与未来各个领域[LingYu]、各个层面的友好往来,还是本着吸收外来文化,建设本民族文化的长远目标,这个领域[LingYu]都值得我们的政府与文教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倡导与支持,尤其值得研究者为之奉献更多的精力及智慧。

    如实而言,梵学研究[XueYanJiu]工作是一项艰辛、寂寞、清贫的事业,需要研究者耐心细致、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凡此种种,都与当前国內稍嫌浮躁、急功近利的整体学术环境不合拍,由此也造成梵学研究[XueYanJiu]领域[LingYu]曲高和寡、后继乏人的窘迫景况。在我们为时不算长的梵学研究[XueYanJiu]学科[XueKe]发展史上,有两件颇令人感慨的事情:其一,1965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8位梵巴本科班毕业生中,有4位英年早逝。其二,1984年招收的梵文本科班几乎全军覆没,绝大部分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在这种状况下,政府与文教主管部门对梵学研究[XueYanJiu]给予更多地关注与支持,吸引更多青年学者参与其事,乃是促进梵学研究[XueYanJiu]的首要举措。

    对梵学研究[XueYanJiu]者而言,充分认识这门学科[XueKe]的价值与意义,进而激发起对这项工作的虔敬感与自信心,才能真正深入其中,乐而忘疲,成为这门学科[XueKe]的传承者、守护者与发展者。从徐梵澄、季羡林等人到新中国培养的首批梵学研究[XueYanJiu]者如黄宝生、蒋忠新等人,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王邦维、段晴等人,每一代学人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把梵学研究[XueYanJiu]当作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潜心向学,超然物外,在不同的领域[LingYu]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一代的梵学研究[XueYanJiu]者只有继承前代学者的严正学风,不慕浮华,才能在新的领域[LingYu]有所突破。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来临,为梵学研究[XueYanJiu]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带来新的挑战。立足国内梵学研究[XueYanJiu]的实际,为国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梵学研究[XueYanJiu]成果,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外梵学研究[XueYanJiu]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梵学研究[XueYanJiu]界的学术活动,让中国的梵学研究[XueYanJiu]走向世界,则是推进或提升我国梵学研究[XueYanJiu]整体水平与实力的另一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