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约定俗成本身就是一种学理依据--中国年鉴

  

    姜先生[XianSheng]的第一点质疑,核心是他所说的用国家“行政权力”压制不同意见的“问题”。我不知道哪些人可以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如果姜先生[XianSheng]指的是我,那真是太看重我了。我当然不是“草根学者”,也不会以“民间学者”自居,但从未掌握过“行政权力”,而只是一个纯粹的学者,这确是圈内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不怕姜先生[XianSheng]见笑,迄今为止,我的最高头衔是“武汉大学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前结结实实地加了一个“副”字,那分量当然就轻了很多,不能跟姜先生[XianSheng]相提并论的。

    姜先生[XianSheng]的第二点质疑,是说“国学研究”可以包含在“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的范围之内。姜先生[XianSheng]以我和我所在的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为例,就这一观点做了具体论证。而我想说的是,十年来,我从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的确受惠不少,但是,在受惠之余,我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跨学科的“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与学科性质的“国学研究”,其性质是很不相同的。就研究的对象而言,跨学科的“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主要是关注那些文、史、哲等学科都有涉及而都不能独立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的现代转型”,至于各个学科之内的具体问题,尤其是那些因现代学科体制所造成的知识体系不完备的问题,并不是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所应关注的。如果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像姜先生[XianSheng]建议的那样去办,就完全背离了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的学术宗旨。就理论工具而言,我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研究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也可以用源自西方的理论工具研究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而用得更多的还是西方的理论工具。这并不奇怪。在20世纪的中国[ZhongGuo],运用西方的理论工具是学术的常态,不用反倒是不正常的。而“国学研究”,不仅其研究对象是“传统的”,其研究方法也应该以从传统中提炼出来的方法为主。不是反对使用西方的理论工具,而是提倡在国学研究中少用西方的理论工具。因为,只有这样,国学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其拾遗补阙的功能。就研究的目的而言,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关注“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的现代转型”等重大问题,主要是为了揭示不同文明形态的民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独特性,参与世界文明规则的修订;而国学研究则旨在建立一种目前学术界所匮乏的知识体系,并用这种知识体系培养那种在现代学科体制下所匮乏的人才类型。我可以顺便在这里说一个情况: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是不能招本科生的。可以招硕士、博士,但所设专业必须分别与文、史、哲相关学科对口,而不能另设新的学科专业。换句话说,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仍不得不遵循现代学科体制,而国学院则允许探索一种新的体制。上述三个方面表明:“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与“国学研究”,两者区别甚大,不宜混为一谈。要是像姜先生[XianSheng]说的那样,把“中国[ZhongGuo]的思想史”、“中国[ZhongGuo]的古代文学史”的研究……都纳入中国[ZhongGuo]传统文化[ChuanTongWenHua]研究中心未来战略发展研究规划,等着我们的必然是黄牌警告甚至是摘牌。这一点,不知道姜先生[XianSheng]为我们考虑过没有 

    姜先生[XianSheng]的第三点质疑,是说我“又”将“国学”“定位为给现有文、史、哲相关学科‘拾遗补阙’”,“竟又肯定了现有学科分类”。这两个“又”字用得很有讲究,好像我以前不是这么说的,而现在为了某种需要,突然改口这么说。藉此机会,我郑重地申明一句,我一直是这么说的,我多年来坚持并在多种场合阐发过这个观点。2008年3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有关国学学科建设的会议上,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发了这个观点,详见2008年3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第五版发表的会议纪要(《聚焦国学学科体系建设》)。今年五月,在南昌大学举办的国学论坛上,我又重申了这一见解。

    我们给“国学”做这样的学科定位,至少包含了两点考虑。其一,我们反对本土文化中心主义。对于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学科体制,我们虽然正视它所带来的弊端,但仍充满敬意,并不否认其合理的一面。其二,我们有志于在融会中西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学术成果。“拾遗补阙”并不是“抱残守阙”。照我看来,中西会通、创造新的文明成果贡献给人类将是中国[ZhongGuo]学者的一个基本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给“国学”做这样的定位不是正恰当吗

    姜先生[XianSheng]的第四点质疑,是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国学”这个概念。其实,理由很简单,约定俗成而已。有些约定俗成的名称,它可能存在不够准确之处,但是大家都习惯了,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纠缠。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吧。一般的文学史教科书和读者在提到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时,都说是《三国演义》,其实犯了一个小小的常识错误:罗贯中的演述魏、蜀、吴之争的名著,其准确的书名应为《三国志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但老百姓都习惯于说《三国演义》,我们有必要去跟他们一一理论吗一定要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改称为“电视连续剧《三国志演义》”或“电视连续剧《三国志通俗演义》”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约定俗成本身就是一种学理依据。回头看看,不同类型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就是由若干不同的约定俗成积累而成的吗

    姜先生[XianSheng]的第五点质疑,言下之意好像是说,我对姜先生[XianSheng]不够“推崇”,不够尊重。其实,姜先生[XianSheng]误会了。据说庄子最尊敬的人就是他的辩论对手惠施。我不敢妄自尊大地以庄子自比,但我对姜先生[XianSheng]的尊敬的确不亚于庄子对惠施的尊敬。这也是我一贯的风格。凡是在我的著述中被提过不同意见的学者,其实都是我非常敬重而又成就很高的前辈或时贤。假如一个人要免于被商榷,最好的办法是,写那些谁都不愿读的书,写那些谁都不想看的文章。我想,这当然不是姜先生[XianSheng]所追求的目标。

    若干年前,钱谷融先生[XianSheng]的一个弟子,曾经冒昧地问钱先生[XianSheng]:你老人家著作又不是太多,怎么那么有名钱先生[XianSheng]笑了笑说:(我的名气是)批出来的。钱先生[XianSheng]的幽默,让我明白了一点:与人商榷,不一定是想压住对方的声音,倒有可能是存心帮助对方扩大影响。不知姜义华先生[XianSheng]以为然否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