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谈“辫子革命”及其他--中国年鉴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读着充斥媒体的纪念文字,我的脑中不停回荡着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理念由此深入人心。可是,在当年,在坊间,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却被通俗地称为“辫子革命”。
满清立国之初,规定男人一律剃发留辫,就是把脑门和周围的头发剃掉,只在脑后留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梳成长辫,外国人不无嘲讽地称之为“pig tail”(即猪尾辫),这在很多汉人心目中成为屈辱的象征。太平天国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时候,男人脑后的这条辫子就成了革命的对象。武昌首义后不久,湖北军政府即颁布条文,革除一系列旧习俗,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剪辫子。武昌各城门设立检查哨,禁止蓄辫者出入。在革命党看来,剪掉作为满清帝国象征的辫子,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现在看来,剪辫子当然是一种进步,称之为革命也无不可,但革命绝不仅仅限于剪辫子,革命自有其更为深刻的内涵。
最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是思想家鲁迅。已从日本留学回到故乡绍兴的鲁迅注意到,“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在这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他写下很多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小说,其中的《风波》就写到了鲁镇上的七斤因被剪了辫,成天忧心忡忡的窘态。据说,不少农民对辛亥革命持反感态度,就是跟剪辫子有关。当时有民谣:“小宣统,退了位,家家都有和尚睡。”
有感于辛亥革命的种种局限性,鲁迅先生提出了唤醒民众和武装斗争的思路。怎样唤醒民众?只有进行“思想革命”。他看到当时“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牺牲可以享用”,痛感群众不觉悟,不发动,不自觉参加,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