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通古今之学 还历史于民--中国年鉴网

  

  几天前,又有一本新书置于我案头,乃来新夏先生[XianSheng]的新著《交融集》。这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能收到一两本先生[XianSheng]通过邮局寄来的新著。每一次捧读,我都心潮起伏,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很少为先生[XianSheng]做什么,却一直被先生[XianSheng]关心着,但凡见我有了那么一丁点学术[XueShu]成果,便来鼓励,而他自己每有所获,也总不忘让我来分享。这些年,

  先生[XianSheng]的著作是越来越多。有人说,是他的名字起得好,“来新夏”——那立于春天的人,才会“来新夏”。

  记得去年,读先生[XianSheng]所著《80后》,一位86岁的老人,居然以“80后”自居,还那么合情合理,那样一种灵感,令我惊叹不已,还有那样的文字,其优雅和从容,亦使我叹为观止。先生[XianSheng]的学与思竟如此富于青春气息!

  《交融集》里有一篇序,作序者是宁宗一。宁先生[XianSheng]也是我的老师,虽未经他授业,却与之多有谈聚,听宁先生[XianSheng]侃侃而谈,观其谈笑风生,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宁先生[XianSheng]出书,是我的导师刘泽华先生[XianSheng]为他作序,来先生[XianSheng]出书,请宁先生[XianSheng]作序,南开园里的老先生[XianSheng]们,横遭世变,渡尽劫波,尚能雅聚,谈何容易!

  这三位先生[XianSheng],依我看来,各有气象格局,他们在一起,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交融集”。刘先生[XianSheng]如山,自有巍峨之姿;宁先生[XianSheng]如山泉,活泼泼地奔流而去;来先生[XianSheng]如大平原,纳百川而成大河,学问望不到边,任你纵横其间。

  宁序论来先生[XianSheng]的学与人,无不真切,唯言“古稀变法”,我以为,是知其一,而未见其二。先生[XianSheng]年逾八旬,谓之“古稀”,当无不可,以为“变法”,则似有未察。据我浅见,先生[XianSheng]交融文史,其来有自。祖父来裕徇,曾著《中国文学史》,以国学为“文学”,与“科学”相对而言之,故名为“文学史”,实乃学术[XueShu]史,以“文学”交融四部,自成一学术[XueShu]格局。先生[XianSheng]本其家学,自是历来如此。

  故先生[XianSheng]所谓“交融”,实有两种意味。一是“文史不分家”,即文学与史学的交融,宁序于此,言之尽善,不仅道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社会化那一面,而且深入心灵史的底蕴,指出先生[XianSheng]之作,本于自由的心灵,虽以史学为根柢,然发而为文,却易趋于更为自由化的文学形式。以文学的形式,写史学的文章,其实先生[XianSheng]早年就写过历史剧,因受打击,自由的心灵几被窒息,不得已而沉抑之。近年来,先生[XianSheng]大写历史随笔,多年沉抑的能量,如春蚕吐丝,徐徐释放。

  还有一种意味,便是跨学科建设。今之学人言文史哲,多以个人学术[XueShu]素养言之,或以所谓“国学”统称之,其流实滥,其弊在虚。而先生[XianSheng]则以多种学术[XueShu]工具,致力于公共学术[XueShu]平台建设,要在公共的学术[XueShu]平台上融文史哲于一冶。

  综观先生[XianSheng]治学,于目录学用功最深,何也?岂非以目录学最宜于公共学术[XueShu]平台建设,最宜于融合文史哲耶?论古今之学,汉注唐疏,宋明理学,皆不及清考据学。何也?岂非由考据学超越派别,而为公共学术[XueShu]平台建设,且于建设之中,发明并改进学术[XueShu]工具,能有效融合经、史、子之学耶?当今之世,皆尊科学,然科学者,人类之学也,以之阐发我国人之思想,发扬我民族之精神,似有未尽。如何在科学的前提下,通古今之变,交融文史哲,而成一时代新学?

  以此,而有“国学热”兴起。然以“国学”称之,似不得已,此乃一时代之新学未成,而“强为之名”也。先生[XianSheng]有见于此,故倾其毕生心血于目录学,除著有《古典目录学》外,近闻先生[XianSheng]又将有数百万字的《书目答问汇补》问世。以八旬老人牵头,为此皇皇巨著,别说全书撰写,逐条考证,要费多大的功夫,就是过目一遍,哪怕一目十行,都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而先生[XianSheng]却为此巨撰之余,还写了近二百万字的随笔,我们除了惊叹其为天人,还能说什么呢?

  目录学和随笔,初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细一想,便觉得它们在先生[XianSheng]那里相通。先生[XianSheng]那近二百万字的随笔,其实是打散了写的中国学术[XueShu]史和文化史,而这正是以目录学打底子的。先生[XianSheng]以随笔的形式写作,但他并不随意,他是有着大众史学的抱负的。先生[XianSheng]从科学化的精英式写作,转向文学化的平民式写作,并非以怡情养性为目的的脑力体操式的舞文弄墨,而是对大众史学的一种新探索。据先生[XianSheng]说,他这样做,是要走出专业领域,把历史学还给民众。他觉得自己被民众供养了一生,无以为报,而心有不安。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能回报给民众的最好的东西,便是大众史学,让民众了解真正的历史,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过,先生[XianSheng]精英化的那条腿并未却步,他一步步,走到《书目答问汇补》。愿天假先生[XianSheng]以时日,让先生[XianSheng]再展宏图,我期待先生[XianSheng]以目录学为基础,从事中国学术[XueShu]史和文化史的建筑,我相信,那一定会是“究天人之际”的哥特式建筑。再以随笔充实其中,让精神奔向苍穹,而思想则通往“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古今之变中。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