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从几件遗物看毛泽东的生活消费观--中国年鉴
毛泽东[MaoZeDong]一生注重节俭,提倡艰苦奋斗。从他留下的部分生活[ShengHuo]遗物中,可以看出一代伟人严格自律、崇尚节俭、公私分明的消费观。
韶山毛泽东[MaoZeDong]遗物馆所陈列的文物中,有一份毛泽东[MaoZeDong]上交国库的礼品清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MaoZeDong]在公务往来之际,常常收到很多礼品,有人曾劝他把一些礼品留下来自己使用,他说:“不行,这是送给国家主席的,如果我不是国家主席,就不会有人给我送礼了,如果你当了国家主席,他们也会送你的。”毛泽东[MaoZeDong]总是嘱咐工作人员将这些名贵礼品一一造册,上交国库。在他看来,那种利用个人特殊身份、地位享受特殊消费和服务,公私不分、营私舞弊的做法是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
在一般人眼中,毛泽东[MaoZeDong]外出视察工作,属于公务性质,完全可以由当地免费接待。但事实上,每次外出,他不愿意加重地方政府为他提供生活[ShengHuo]消费的负担。因此,能带的日常生活[ShengHuo]用品他都会带着,大到毛巾被,小到牙刷、火柴……。吃饭付粮票,住宿他同样付给费用。在韶山毛泽东[MaoZeDong]同志纪念馆保存的毛泽东[MaoZeDong]生活[ShengHuo]账本中还保存有他在武汉付洗衣费的记录。在毛泽东[MaoZeDong]身边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两条基本原则:凡首长需要的一切东西,托当地办的,必须货款两清,对方不要钱,就不收东西;不得用任何名义向地方要东西不付钱。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MaoZeDong]得知身边工作人员收了一些水果、茶叶、丝绸等土特产,随即将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召上庐山,指示道:“你回来吧,主管第一办公室。你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风!”毛泽东[MaoZeDong]根据那份材料统计的情况,决定凡身边工作人员收受的土特产一律作价,从他的稿费中向有关省市退赔,共计3万多元。如今,退赔清单还在韶山完好地保存着。
抽烟是毛泽东[MaoZeDong]的嗜好,但他从不抽“公家烟”。上世纪60年代,有工作人员打听到国外有种烟嘴能大大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生活[ShengHuo]管理员想在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毛泽东[MaoZeDong]坚决反对,要求从自己的稿费中开支。购买烟嘴时外交部开具的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同样在韶山完好地保存着。
毛泽东[MaoZeDong]曾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MaoZeDong]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ShengHuo]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毛泽东[MaoZeDong]在日常生活[ShengHuo]中以身作则,一言一行无不表现出清正廉洁和公私分明。
毛泽东[MaoZeDong]很重视对自己家庭生活[ShengHuo]开支的管理,要求管理员对开支的每一分钱都要有账可查,生活[ShengHuo]消费要注意量入为出。
在韶山保存的毛泽东[MaoZeDong]遗物中,有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76年毛泽东[MaoZeDong]逝世,生活[ShengHuo]管理员制作的生活[ShengHuo]费收支表42份、日常杂费开支账4本、食品开支账3本、粮食账2本、物品分类账1本,以及衣袜鞋帽分类登记账1本、处理食品款登记账1本、药费账1本、缴纳党费账簿1本。透过账目中一笔笔详细的记载,可以看出毛泽东[MaoZeDong]一家是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如专门记载日用消费品的日常杂费开支账,其中就包括毛泽东[MaoZeDong]购书,孩子的衣物、生活[ShengHuo]用品,老家亲友来访在京的花销、往返路费等等的花费。一旦知道收支出现不平衡、钱不够用时,毛泽东[MaoZeDong]就找来工作人员询问查对,叮嘱注意节约。
1955年,政府实行薪金制以后,毛泽东[MaoZeDong]的卫士长李银桥曾草拟过一个《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毛泽东[MaoZeDong]在得知计划中一天3元的伙食费还包括招待费后,才签字同意。月计划所列的主要月开支中,主食450元、副食品120元、日用开销15元、加上杂支零用18元,共计603元。毛泽东[MaoZeDong]的工资原来是610元,进入困难时期后他带头把自己的工资降为404.80元,江青的工资是243元,共计647.80元。不难看出,毛泽东[MaoZeDong]一家的生活[ShengHuo]开支与毛泽东[MaoZeDong]和江青工资的总和基本相当。
生活[ShengHuo]消费中,毛泽东[MaoZeDong]对条件允许情况下的适当享受并不抵制,主张合理地消费,对于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新式日用消费品,他也乐于接受。只是毛泽东[MaoZeDong]长期形成的一些生活[ShengHuo]习惯难以改变。
熟悉毛泽东[MaoZeDong]的人都知道他习惯穿长筒线袜,这是一种老式袜子,袜统长及膝盖。上世纪60年代,尼龙袜开始在中国流行,对于这种新生事物,毛泽东[MaoZeDong]一开始也并不拒绝,他让身边工作人员也为他买了几双尼龙袜,但穿过几次之后觉得脚发烧,不肯再穿。牙膏是极为普通的日用消费品,但毛泽东[MaoZeDong]小时候用的是一种土制的“牙粉”。在韶山毛泽东[MaoZeDong]故居的厨房墙壁上,还可以看到一个用来装牙粉的竹筒。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ShengHuo]渐渐地好起来,牙膏也走入寻常百姓家,可是,毛泽东[MaoZeDong]仍然习惯用牙粉。李银桥有一次忍不住对他说:“主席,现在大家都不用牙粉了,您以后也用牙膏吧!”毛泽东[MaoZeDong]笑答:“我不反对你们用牙膏,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用嘛。不消费还能发展吗?不过,牙粉也可以用嘛。我在延安用的就是牙粉,我已经习惯了!”
毛泽东[MaoZeDong]日常生活[ShengHuo]消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在读书、听戏等精神追求方面的开支,他从不吝惜,但物质生活[ShengHuo]方面的开支能省则省。
毛泽东[MaoZeDong]酷爱读书,到了晚年,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每天读书。平装小字本的书戴高度数的眼镜都无法看了,他就借助于放大镜。后来,用放大镜看书都十分吃力了,他就请工作人员用自己的稿费把书印成平装大字本或线装大字本来阅读。
工作繁忙之余,毛泽东[MaoZeDong]十分喜欢听戏,把欣赏戏曲和音乐当作一种休憩方式。为此,毛泽东[MaoZeDong]购买、收集了大量磁带、唱片,其中不仅有很多中国戏曲和音乐,还有不少外国音乐作品。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在物质享受方面,毛泽东[MaoZeDong]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吃的、用的东西一直很简单、随意。他常说:“我现在吃四菜一汤就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中国人民都能过上我这样的生活[ShengHuo],我就高兴了。”毛泽东[MaoZeDong]喜欢吃糙米杂粮,特别喜欢吃玉米、红薯,尤其到了晚年,特别喜欢吃小时候在乡村吃过的东西。毛泽东[MaoZeDong]喜欢吃鱼头,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工作人员就去买来,留下鱼头,把鱼身子再卖给食堂。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重要客人,毛泽东[MaoZeDong]日常吃得都很简单,有时工作人员建议加点菜,毛泽东[MaoZeDong]这样回答:“我吃这个很好了,很多人还吃不饱饭哩。”在毛泽东[MaoZeDong]生活[ShengHuo]账中有一份他69岁时的生日食谱。这天,他只吃了早餐,晚上仅吃了一缸子麦片粥。在穿着方面,工作人员曾劝他更换一双破袜子、一件旧衣服,他却说:“我们国家还很穷,发的布票很少,你不也穿着补丁衣服吗?我看还是节省点好,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正是这样,韶山毛泽东[MaoZeDong]遗物馆才有了一件他穿了20多年、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MaoZeDong]的这种生活[ShengHuo]消费观念,渗透于他的生活[ShengHuo]遗物背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中。从中深刻地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崇高风范,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敬仰,感人至深。
〔作者陈新征,韶山毛泽东[MaoZeDong]同志纪念馆馆员,湖南韶山4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