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元杂剧《赵氏孤儿》出国记:悲剧竟变百老汇喜剧--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赵氏[ZhaoShi]孤儿[GuEr]》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也是一出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还是最早引入欧洲的中国[ZhongGuo]戏剧。通过对《赵氏[ZhaoShi]孤儿[GuEr]》海外传播路径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18世纪的欧洲对中国[ZhongGuo]文化的痴迷和理解。
《赵氏[ZhaoShi]孤儿[GuEr]》本是我国元代作家纪君祥写的一部激动人心的历史悲剧。故事讲述春秋晋灵公时代,文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生死斗争,弘扬中华民族济困扶危、忠良勇斗奸佞的精神。这部戏1759年就在西方舞台上演,这使得中国[ZhongGuo]戏剧传入西方的历史早于西方戏剧传入中国[ZhongGuo]。《赵氏[ZhaoShi]孤儿[GuEr]》经过法语、英语、德语数次改编,改编者中不乏大名鼎鼎的作家伏尔泰和墨菲,足见当时欧洲对于中国[ZhongGuo]文化的热衷。
马若瑟不理解“唱念做打”
元杂剧《赵氏[ZhaoShi]孤儿[GuEr]》首次被全文翻译成法文是在1698年,由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剧本于1735年在法国《中国[ZhongGuo]通志》全文发表。之后这个译本通过英、德、意、俄等多种语言在欧洲广为流传。
然而作为中国[ZhongGuo]戏剧极重要元素的“唱”却不被马若瑟所理解,他在将《赵氏[ZhaoShi]孤儿[GuEr]》传播到海外的第一站就丢掉了中国[ZhongGuo]戏剧诗意般的“唱”。但所幸他保留了故事的情节框架和悲剧精神。
伏尔泰大改面目全非
马若瑟发表在《中国[ZhongGuo]通史》上的剧本译文被法国作家伏尔泰看到,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马若瑟的翻译完全没有表现出中国[ZhongGuo]人的思想深度,未能使人理解该民族的真正情操。于是,伏尔泰对《赵氏[ZhaoShi]孤儿[GuEr]》进行改编,但这位大文豪却大笔一挥将故事背景从春秋时期向后推移了1000多年,还把一个诸侯国家内部纷争改为两个民族之争。
伏尔泰还依据欧洲戏剧传统,将持续20余年的故事情节浓缩在一个昼夜中,剧情极大地简化,他又按照英雄戏套路增加了一个爱情故事,剧名也被改成《中国[ZhongGuo]孤儿[GuEr]》。该剧变成一个“仁爱的故事”在巴黎上演。
悲剧竟变百老汇喜剧
面目全非的伏尔泰版引起了英国剧作家阿瑟·墨菲的改编欲,他用两年时间重新改编。该剧于1759年先在伦敦后来又到美国上演。中国[ZhongGuo]戏剧从此开始了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这个时间早于西方戏剧传入中国[ZhongGuo]。
继墨菲版之后,美国出现了多个英文版《赵氏[ZhaoShi]孤儿[GuEr]》,剧作家格林斯潘用百老汇喜剧的形式改编了此剧。他设计在赵氏[ZhaoShi]孤儿[GuEr]21岁生日时被告知身世真相,美国观众竟将此当成一个“惊喜”而大笑不已。
中国[ZhongGuo]文化中的《赵氏[ZhaoShi]孤儿[GuEr]》是忠良惩恶扬善的故事,虽然在海外版本中这个主题被理解为“牺牲”、“不公正的命运”等不同含义,但《赵氏[ZhaoShi]孤儿[GuEr]》仍成功地成为西方了解中国[ZhongGuo]文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