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儒家的普世价值观:仁义--中国年鉴网
儒家[RuJia]是先秦诸子之一,其特点是以传经的方式传道。所谓“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或“六艺”;所谓“道”,孔子孟子所弘扬的华夏文明之传统价值[JiaZhi],其核心是“仁义[RenYi]”。东汉史学家班固总结先秦诸子学术,即谓:“儒家[RuJia]者流……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RenYi]之际。”上下两千年,中国社会千变万化,儒家[RuJia]学者也与时俱进,扬弃旧说,融汇新知,各抒己意,流派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仁义[RenYi]。“仁义[RenYi]”是历代儒家[RuJia]都认同的“普世价值[JiaZhi]”。
“仁”与“义”,原来是两个概念: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为禽兽;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孟子始将“仁义[RenYi]”并称,以概括儒家[RuJia]的核心价值[JiaZhi]。他拜谒魏国梁惠王,惠王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高见可以利吾国?”孟子答云:“陛下何必曰利?我只有仁义[RenYi]而已。”惠王问的是“利”,孟子却跟人家讲“仁义[RenYi]”,好像驴唇不对马嘴。其实,这正是孟子超越流俗的远见卓识。
孟子所处的时代,七国争雄,互相攻伐,战争连年,不是“中国内战”,而是“世界大战”。各国的发展主题,就是富国强兵,开疆扩土。这也是梁惠王所关心的“利”,但对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好处呢?无非是赋税更重,死人更多。孟子则主张:“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人民至上,而非国家至上,更非君王至上,所以他反对战争,说“春秋无义战”,说“不嗜杀人者能定天下[TianXia]”。他劝君王施行“仁义[RenYi]之政”: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然后好好办一些学校,教以孝悌之义,使百姓懂得尊老敬长。如果能这样,天下[TianXia]的知识分子都想到贵国来发挥聪明才智,农民都想来贵国耕田种地,商家都想来贵国做生意,各国痛恨本国君王的人都想到贵国来寻求正义。仁者无敌,自然而然就令天下[TianXia]归服了。用今天的话说:和平崛起。
这在“以攻伐为贤”的各国君王看来,当然是书生之见,太不切实际,如《史记》说,“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事实上,不仅春秋战国,而且秦汉以后的改朝换代,都是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历史,用鲁迅的文学比喻:吃人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仁义[RenYi]”才成为历代儒家[RuJia]不懈的追求,将其视为超越国家存亡的“普世价值[JiaZhi]”。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纵观古今历史,说:“有亡国,有亡天下[TianXia]。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RenYi]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TianXia]。”所谓“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皇帝变了,百姓依旧是百姓;所谓“亡天下[TianXia]”,却是“仁义[RenYi]阻塞”, 也就是道德沦丧,价值[JiaZhi]崩溃,你吃我,我吃你,互相坑害,互相残杀。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TianXia]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保护“普世价值[JiaZhi]”不致被颠覆,即使普通百姓,也有一分责任。
“天下[TianXia]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是由顾炎武这段文字演变而来。但顾氏原意,“天下[TianXia]兴亡”不是“国家兴亡”,而是指儒家[RuJia]普世价值[JiaZhi]“仁义[RenYi]”的存废。当一个社会公然毁仁弃义,理直气壮地崇尚强权,赤裸裸地推崇暴政,这个社会就是乱世,用顾炎武的话说:亡天下[TianXia]。这不是预言,而是并不遥远的历史,如古人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四川大学教授 谢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