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百年清华:清华学堂受惠于“庚款”--国家史册
清华[QingHua]1921级幼年生,入学才一年,中有:何浩若、罗隆基、潘光旦、萨本栋、时昭涵、闻一多、姚崧龄。
清华[QingHua]大学[DaXue]的前身是清华[QingHua]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长林
今年四月,清华[QingHua]大学[DaXue]将迎来自己的百岁华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QingHua]的校训百年来影响了无数学子。清华[QingHua]诞生于辛亥革命的1911年,她的百年,正与现代中国共生长。清华[QingHua]建立之初,便是在采取美国学制的原则下,奠定通才教育的基础。100年里,清华[QingHua]培养了一大批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才俊。无论是学校自身还是社会共识,更愿意将其百岁华诞视作一个起点,期盼它从此走向更辉煌的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百年。
提起清华[QingHua]大学[DaXue],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02年2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QingHua]大学[DaXue]演讲中谈到清华[QingHua]历史时说过:“这所大学[DaXue]恰好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的,目标是为了推动我们两国的关系”。不错,清华[QingHua]大学[DaXue]确实是在美国“支持”下成立的,只不过这种“支持”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
清华[QingHua]学堂受惠于“庚款”
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与11个外国政府,即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签订了非常屈辱的条约《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00年(庚子年),故此款被称作“庚子赔款”。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白银(合2400多万美元),占全部赔款的7.4%。
后来美国政府自认为赔款“原属过多”,主动打算退回一部分庚款,用来培养留美中国学生。加上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也积极活动,最终促成部分庚款回归。先前有人认为部分庚款回归当功归梁诚,显然是高估了梁诚的活动能量。当时中美强弱悬殊,如果美国没有退款之意,仅仅靠梁诚一厢情愿,肯定无法如愿。与虎谋皮,虎若不情愿,注定连根虎毛也谋不到。
清政府虽然原则上不反对将退还的部分庚款用于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但并不赞成全部用于兴学。直隶总督袁世凯就曾建议用庚款兴办路矿,获利之后再做兴学打算。清政府希望用此款项开发东三省,以抵御俄、日两国侵吞。而美国则试图“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从而“控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伊里诺大学[DaXue]校长詹姆士给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坚持兴学本意。清政府讨价无果,除了屈从,别无选择。为确保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基金,避免清政府将部分退款改做他用,美国采用了一套繁琐的“先赔后退”方式来保证“专款专用”。
于是清华[QingHua]大学[DaXue]前身———清华[QingHua]学堂就应运而生了。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QingHua]学堂题写了校名,至今犹悬于清华[QingHua]学堂大楼大门外。1912年,清华[QingHua]学堂更名为清华[QingHua]学校,仍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留美预备生。学制为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学生主要学习英文和一些欧美文化,毕业后公费进美国大学[DaXue]一年级或二年级,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DaXue]尚有不小距离。1925年设立大学[DaXue]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DaXue]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QingHua]大学[DaXue]”,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正因为清华[QingHua]学校具有“国耻纪念碑”这样一个背景,故清华[QingHua]人在总结清华[QingHua]精神时,总不忘把“知耻而后勇”排在首位。
清华[QingHua]国学研究院尽管存在时间并不长,却它在短短4年内汇聚了世界一流的大师级人物,培养造就了整整一代的国学人才,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