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外交部翻译眼中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像预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张维为离开外交部已经20余年,曾是外交部翻译[FanYi]室第三代“翻译[FanYi]国家队”成员,只要回忆起曾经陪同过的领导人[LingDaoRen],他依旧眉飞色舞。“那一代领导人[LingDaoRen]讲话都非常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邓小平[DengXiaoPing]“就像个预言家”

  1983年8月末的一天,研究生毕业的张维为到外交部翻译[FanYi]室报到,主任过家鼎告诉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翻译[FanYi]室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LingDaoRen],“总书记啊,总理、副总理啊,还有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过家鼎呷了一口茶,“当然,还有邓。”最后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但张维为感到,这才是过家鼎的压轴词——邓,即邓小平[DengXiaoPing]。

  彼时,正值中英香港谈判的关键时期,外交部翻译[FanYi]室负责所有的翻译[FanYi]工作。虽然当时尚属新人的张维为只承担一些工作小组讨论的翻译[FanYi],但由于翻译[FanYi]室每周都会组织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因而在自由讨论环节,邓小平[DengXiaoPing]经常成为中心话题。

  在和张维为同年进入翻译[FanYi]室的高志凯眼中,邓小平[DengXiaoPing]“就像个预言家”。他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但一旦自己开口,“一看就是20年,一谈就是50年,一展望就是70年,一憧憬就是100年。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50年不变,100年不变”。而邓小平[DengXiaoPing]的语言风格,也令高志凯印象颇深——“留有后手”、“要对付不要应付”……

  “会见外国政要时,只要他一走进门,就像大将军的出现,那股气势让在场的人顿时生出敬畏之心。”施燕华回忆。

  作为张维为和高志凯的前辈,施燕华做了邓小平[DengXiaoPing]10年的英语翻译[FanYi]。在她的印象中,邓小平[DengXiaoPing]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

  1978年,施燕华陪同邓小平[DengXiaoPing]出访。第一个国家的招待会,问题是都安排好了的,诸如你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印象,怎么发展两国关系之类。而第二个国家是开放提问。周边国家的西方记者一听说就都来了,招待会上的问题有棱有角。“后来邓小平[DengXiaoPing]跟我说,这次记者招待会还有点意思,上次那个是一杯白开水。”

  对施燕华而言,邓小平[DengXiaoPing]更像个和蔼的长者。

  大多数时候,会见结束后,一场宴会必不可少。邓小平[DengXiaoPing]也喜欢在宴会上与外国领导人[LingDaoRen]私下交流,因而作为他的翻译[FanYi],施燕华经常顾不上吃饭。

  一次,施燕华陪同邓小平[DengXiaoPing]出席国宴,邓小平[DengXiaoPing]看到一直坐在身后翻译[FanYi]的施燕华没有饭吃,就把面前的苹果切了一块给她,还递给她盘子里的面包。而另一次在国内招待外宾,邓小平[DengXiaoPing]则在宴席中对外宾做了个“暂停”的手势——“让翻译[FanYi]吃点东西”。

  邓小平[DengXiaoPing]是四川人,每顿饭离不开辣椒,偶尔也开玩笑似的力劝怕辣的上海姑娘施燕华吃辣:“吃些辣子好,不辣不革命哦。”玩笑归玩笑,他不忘照顾施燕华的口味。上了甜食后,邓小平[DengXiaoPing]会把自己的那份推到施面前让她吃双份,“女娃子爱吃甜的。”

  1980年代,邓小平[DengXiaoPing]的右耳听力已经很弱,因此与他打交道的官员,或是翻译[FanYi],都须大声说话。

  1985年,张维为第一次作为邓小平[DengXiaoPing]的翻译[FanYi],陪同会见了来访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甫一见面,邓小平[DengXiaoPing]用右手食指指了一下自己的右耳,“这个零件不灵了”,又指着自己的左耳,“这个稍好一点,所以我见客人都是这样坐的”。

  邓小平[DengXiaoPing]指的是,国内一般领导人[LingDaoRen]见外宾,客人坐在主人的右手侧,而邓因为左耳听力好于右耳,见人都把客人安排在自己的左侧,“除了耳朵,其它零件都还正常运转”。穆加贝闻言哈哈大笑。

  把身体各个器官比作机器零件,“据说是红军时期开始使用的话语。作战受了伤,如果大难不死,就互相调侃称丢了哪个零件。”张维为说。

  而高志凯1986年陪同邓小平[DengXiaoPing]会见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时,由于交谈甚欢,邓小平[DengXiaoPing]亲自把温伯格送到门口,并在分手时开口说了一句英文“goodbye”。这是高志凯印象中,邓小平[DengXiaoPing]唯一一次说英文。他当时条件反射般地把它翻译[FanYi]成中文,并附在邓小平[DengXiaoPing]的耳边大声地说了一句“再见”——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邓小平[DengXiaoPing]自己说的话,“他扭过头来,然后自己再用中文说了声‘再见’。”高志凯至今忘不了邓小平[DengXiaoPing]当时的眼神。

  “不要翻”和“听不懂”

  在与外国记者的交锋中,邓小平[DengXiaoPing]与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针尖对麦芒”的会面传播甚广。采访结束后,施燕华跟着法拉奇一起整理录音记录。

  当时,法拉奇对录音中频繁出现的“这个这个”印象颇深,因为她在英语翻译[FanYi]中没有听到相应的词汇,于是询问施燕华是何意。“与英文well或者yousee一样,一种口头语”,施燕华解释自己没有翻译[FanYi]的原因。但法拉奇最终还是将这个细节加入文章,在她看来,“这可以说明他(邓小平[DengXiaoPing])性格上的特点”。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有一次,张维为陪同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会见外宾。外宾刚刚进门,还在十米之外,李先念就已经伸出双手,嘴里说着“哦……”就开始表示欢迎。张维为一边笑,一边双手比划着李先念当时的动作。“这不用翻译[FanYi]。”张维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李先念之前见过这位外宾,“见到熟人了,所以老远就表示欢迎了。”

  另外一些时候,领导人[LingDaoRen]则会特意叮嘱随行翻译[FanYi],什么是不需要翻译[FanYi]的。

  1987年,李鹏赴埃及考察阿斯旺水坝,张维为是李鹏的随行翻译[FanYi]。在埃及,负责接待李鹏一行的,是当时的埃及水利部副部长。

  “开罗老百姓一度电多少钱?”李鹏问这位副部长。副部长答不出,于是转而问助手,助手也不知,又去问另一官员。“当时李鹏小声感叹,‘真是官僚啊——这话你不要翻译[FanYi]过去’。”

  张维为觉得,现在的翻译[FanYi]工作,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比起邓小平[DengXiaoPing]一代,现在的“领导人[LingDaoRen]讲话规范得多”。“邓小平[DengXiaoPing]和李先念这样的领导人[LingDaoRen]会见外宾,都没有讲话稿”,因而在事先准备之外,现场的判断也很重要。

  事实上,即使事先有所准备,领导人[LingDaoRen]们各具特色的乡音,还是常让翻译[FanYi]们“犯迷糊”。

  “华国锋的山西口音太重,有时我听不懂;叶剑英的广东普通话,那听着就很难懂。”而李先念的湖北红安话,差点令施燕华出洋相。

  一次,李先念在接待外宾时,说到了日本。他的口音里,“日”和“二”的读音相近。施燕华当时刚刚看过内部放映的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以为“二本”也是个日本政治家或者军事家的名字。但是当她听着听着,越来越不对劲,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说的是“日本”。

  即便是邓小平[DengXiaoPing]的“四川普通话”已是施燕华觉得非常好懂的了,也不免让她有听力盲点:在四川话里,四、十不分,因此在邓小平[DengXiaoPing]讲到这两个数字时,施燕华一般用猜。“如果我觉得是四,就说着‘四’,同时伸出四个指头,如果不对,他(邓小平[DengXiaoPing])就会说‘不对,是十’。”

  张维为也有过类似的尴尬。邓小平[DengXiaoPing]一次会见外宾时说到“失误”这个词。由于发音类似“十五”,整个句子的意思连不上,张维为一时愣了。坐在一旁的时任外交部长吴学谦是张维为的上海老乡,忙用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告诉他是“失误”,这才让他反应过来。

  而第三代领导集体上任后,口音已经不再是翻译[FanYi]们的难题,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朱彤曾做过江泽民、李鹏的随行翻译[FanYi],李鹏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每每谈到三峡工程,其中涉及的发电量常常用千瓦作为计量单位,而国际通用单位则是兆瓦。朱彤就常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道心算题,换算成兆瓦计数后,再译成英文。

  另一次,李鹏和外宾谈到中国的棉花产量时,使用“万担”作为单位。这次,朱彤可不像换算“千瓦”那样游刃有余了,而李鹏看看愣住了的朱彤,提起笔自己换算了起来。朱彤的同事张建敏还因为翻译[FanYi]中的不准确,被严谨的朱镕基“抢白”——在新加坡演讲后回答听众提问时,有人向朱镕基反映在中国打官司时遇到的困难,朱镕基回答:“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告诉法院,由他们处理。”张建敏将此句译为"I will instruct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o handle it"(我会指示高级人民法院处理此事),话音未落,就被朱镕基纠正:"I cannot instruct the court.They are independent"(我不能指导法院。他们是独立办案的)。

  事先要准备“标准答案”

  而在媒体报道中,领导人[LingDaoRen]们的外语水平亦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据张维为的观察,“那个时候见外宾,当时的领导人[LingDaoRen]都说中文。现在中国领导人[LingDaoRen]则是与外宾见面寒暄有时都会用英文了”。

  这样的事情张建敏和同事孙继文就遇到过。两人曾随国家领导人[LingDaoRen]出访喀麦隆,由于喀麦隆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而此前已确定双方会见时使用英语,因而,作为法语翻译[FanYi]的孙继文回到饭店休息。

  但没多久,突然一个电话让他马上到总统府——会谈改用法语。原来喀麦隆总理的母语是英语,但秘书却讲法文,他准备的会谈文件也都是法文。等孙继文奔进总统府,发现双方在等候翻译[FanYi]时,一直在寒暄。

  不过,即使曾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一般来说,翻译[FanYi]们的“发挥”不会失常。

  “实际上,在每一次接到任务之前,我们都会做大量准备工作。”张维为介绍,首先是各种背景知识的准备,如来访元首的背景、国家的背景、来访的目的,中方的基本立场等。另外一项,则是词汇的准备。而且,“台前”看上去只有翻译[FanYi]一个人,其实这些内容都是背后团队一起准备的。还在翻译[FanYi]室的时候,张维为和同事陪领导人[LingDaoRen]出访或是会见外宾归来,都会聚在一起交流实战中不太好翻译[FanYi]的地方。

  “比如李先念说过的‘甜酸苦辣都尝过’,怎样翻译[FanYi]更好更规范?”一般的做法,他们会把这些东西交给翻译[FanYi]室的老审校,由他们最终确定具体的译法。所谓“标准答案”出来后,以后就可以一直沿用。像江泽民主席访美时,在休斯顿市长的晚宴上的现场演讲中,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当时担任翻译[FanYi]的张建敏把大概意思翻译[FanYi]出来后,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把事先翻译[FanYi]好的诗句又读了一遍。

  摘自《看天下》2011年第8期作者:薛田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