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一把藤椅,见证伟人风范——大钊故居前的遐思--中国年鉴
仲春之际,李大钊故居前的两株丁香花开得正盛,清香弥漫整个院落。作为我省“红色足迹”大型纪行式采访的第一[DiYi]站,4月28日,笔者来到大钊故里——— 乐亭县大黑坨村,追寻伟人的足迹。
“就是在这张藤椅[TengYi]上,大钊先生[XianSheng]撰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倡导革命的宏文巨作……”解说员的讲解,让人们走进了历史[LiShi]。历经百年风霜,这把淡黄色藤椅[TengYi]扶手处的藤条有些已经断裂。据介绍,这把藤椅[TengYi]是在李大钊同志牺牲后,他的夫人赵纫兰女士从北京运回故乡的。
睹物思人,穿越80余载岁月,人们仿佛又看到那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WenZhang]”的身影———
在这把藤椅[TengYi]上,大钊先生[XianSheng]挥洒《青春》的激情。“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五四”运动中,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者;创建中国共产党,他是主要创始人之一;促成国共首次合作、领导北方工农运动……李大钊少年时代在天津法政学堂读书时,将自己的名字从寓意“福寿安康”的“耆年”,改为“钊”、“大钊”。“钊者,刀也。”解说员说,少年时代立下的救国之志,是他永葆青春激情的力量之源。
在这把藤椅[TengYi]上,大钊先生[XianSheng]把《晨钟》“敲响”。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者和共产主义者,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我国最早介绍和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WenZhang];《我的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观》,是我国第一[DiYi]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基本原理的文章[WenZhang]。《晨钟》报、《甲寅》日刊、《新青年》、《每周评论》、《新生活》周刊……一份份泛黄的报刊,记录着先驱者们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求索与呐喊。
在这把藤椅[TengYi]上,大钊先生[XianSheng]展示出《牺牲》的壮怀。“高尚的生活,多在壮烈的牺牲中。”这位“最勇敢的战士”总是坚定地站在革命队伍的最前列。北京长辛店第一[DiYi]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安平县台城村第一[DiYi]个中共农村党支部、气势磅礴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李大钊始终坚守战斗岗位,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在绞刑架前,他“目光充足”,“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定”,就义时尚不足38岁。
透过历史[LiShi]的云烟,一把小小的普通藤椅[TengYi],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LiShi],更传递着一种精神和力量。
“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大钊先生[XianSheng]的精神,有后来者传承;大钊先生[XianSheng]强国富民的企盼,有后来者完成。
曾经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如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远处望去,大黑坨村一片片温室大棚宛如大海的波涛。如今,现代农业每年给该村带来的收益高达3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让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些——— 在距大钊故里的几十公里外,占地12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聚集区里,首钢、华能、国电、唐钢、旭阳等一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昔日的沿海荒滩上安家。2010年,乐亭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70元,县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20强。
参观结束时,笔者穿过小院的后门。这是村里的一角花园,在一片绿树红花中,孩子们在欢快地嬉戏,老人们在悠闲地健身。笔者蓦地发现:周围是窗明几净的新民居,李宅这座昔日“殷实人家”的宅院已掩映在一片现代新民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