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在献县缅怀马本斋和他的回民支队--中国年鉴网

  

  5月11日,冀中平原雨后初霁。记者[JiZhe]来到献县本斋村马本斋纪念馆[JiNianGuan],追寻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回民[HuiMin]支队[ZhiDui]的足迹。

  岁月沧桑,浩气长存。肃穆的纪念馆[JiNianGuan]内记录着马本斋和回民[HuiMin]支队[ZhiDui]荡气回肠的抗战传奇。峥嵘岁月中,他们驰骋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战斗足迹遍及冀鲁豫三省,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冀中军区称赞其为“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毛主席为其亲笔题词“百战百胜的回民[HuiMin]支队[ZhiDui]”。

  百战百胜的力量[LiLiang]何在?记者[JiZhe]在马本斋纪念馆[JiNianGuan]寻找着答案。

  力量[LiLiang]源于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纵观马本斋短暂的一生,“爱国”二字贯穿始终,九死未悔。他20岁加入张作霖部队,28岁即升任团长。纪念馆[JiNianGuan]馆长哈光杰介绍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本斋毅然解甲归田,纪念馆[JiNianGuan]内至今留存着他当时义愤满腔的诗句:“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空有满腹男儿志,不尽沧江付东流。”1938年1月,看到日军铁蹄践踏华北,马本斋在家乡[JiaXiang]高举抗日义旗,带领回汉儿女组成回民[HuiMin]抗日义勇队,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南征北战。艰苦的战斗使他积劳成疾,1944年初,他颈部生长毒疮,转至山东省莘县后方医院抢救时又患上急性肺炎,当年2月7日去世,年仅43岁。

  力量[LiLiang]源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事业。”记者[JiZhe]在纪念馆[JiNianGuan]看到马本斋1938年写下的入党申请书,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的赤子之情。1944年初,回民[HuiMin]支队[ZhiDui]接到命令,开赴延安,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马本斋动员队员:要永远跟随党中央,跟随毛主席。就是死,也要头向延安的方向。

  力量[LiLiang]源于人民[RenMin]群众的无私支援。1941年7月,为使马本斋屈服,日本宪兵队包围了马本斋家乡[JiaXiang]东辛庄村,逼迫乡亲交出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三位乡亲为掩护英雄母亲献出了生命。白文冠为保护乡亲挺身而出,被押送至河间。日本宪兵队长问她,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她义正辞严地说:“我的儿子都叫‘抗日’!”最终,白文冠绝食7天而死,马本斋悲愤地写道:“英雄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抗日战争期间,东辛庄村“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教儿打东洋”,共有200多位青年参军参战,近百名优秀儿女牺牲在华北大地。

  “马本斋同志不死。”1944年3月毛泽东同志写下的挽词永远激励着马本斋家乡[JiaXiang]人民[RenMin]。新中国成立后,东辛庄村更名为本斋村,家乡[JiaXiang]人民[RenMin]继承英雄遗志,建设祖国和家乡[JiaXiang]。献县农民摄影家赵文岭从1990年开始用相机记录本斋村的变化,21年来拍摄的万余幅照片展示着这里的发展成就。如今,本斋村已实现规模化种植,全村2/3左右的耕地由农场统一种植管理,95%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事工商业,奶油产品出口年创汇数百万美元。2010年,村人均纯收入达1.12万余元,解放前“十年九荒”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占全村人口97%的回族群众与汉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记者[JiZhe] 四建磊 张近情)

上一篇:思考红土地--国家史册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