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国共两党两次携手:几十年交道 了犹未了--中国年鉴(5)
国共两党:两次携手的峥嵘岁月
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
“我们相信在今日列强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也就是本党总理所说的次殖民地的中国,想脱除列强帝国主义及那媚事列强的军阀的二重压迫,非依全国国民即全民族的力量去做国民革命运动不可。”
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大钊登台发言。
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联合统一战线。会议的最后第三天讨论章程审查报告时,广州代表方瑞麟发言,意思是不容许共产党员在保留原有党籍的条件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着有人附议。李大钊的发言正是针对于此。
但此时,“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李大钊发言后,不少代表也发言反对方瑞麟的主张。举手表决结果,方的提案被否决。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最终放下各自的成见,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走到了一起。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1924-1926年,长洲岛:“革命的黄埔”
站在昔日的“陆军军官学校”门匾下,眼前就是滚滚而逝的珠江水。
80多年前,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岛建立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
短短的几年里,“革命的黄埔”培养了不少军事、政治人才。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由国共两党组成的“黄埔学生军”驰骋沙场,高举革命大旗,奋勇当先,历经百战。共产党员蒋先云在北伐期间曾是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随第77团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不幸中弹,但继续指挥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现在我们看到的党史资料中,中共领导人有关筹备黄埔军校的具体谈话或文字记录不多。但是,所有史料都显示,创办的过程中共领导人自始至终都是参与的。
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最初的招生也是由国共两党联合组织的。
当时,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只控制了广东全境,黄埔军校出了广东只能采取秘密招考的方式。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何叔衡、董必武等分别在上海、长沙、武汉等地负责秘密招生以及复试工作,想办法冲破军阀的控制,招收进步青年入学。
黄埔军校创建伊始,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人数约占1/10,到1925年发展为约1/6,“清党”前达到约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