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笔中江山--国家年鉴
沁园春·雪(书法)李可染
沁园春·雪(书法)沈 鹏
1936年,毛泽东在大西北艰苦战斗之余,偶然看到天地茫茫的雪景场面,神思顿发,写出了名垂千古之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是直到毛泽东于1945年重庆谈判时手书赠柳亚子此词,才使得毛泽东的诗人身份被举国上下所知晓,而毛泽东豪迈不羁的书风也随着诗词的广泛流传而渐渐被国人所熟悉和欣赏。1999年,《中国书法》、《书法导报》联合发起了“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的评选活动,毛泽东位列其中,与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李叔同等人相比肩,足可见国人对毛泽东书法的肯定与推崇。毛泽东的书法,不只在二十世纪,即使放之于古今书法史的长河之中,也是独步千秋,自有一番精彩与别致。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艺术创作中一条亘古不变的实践规律。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实践,其实就是对这条格言的完美诠释。他学习过历代书法大家,但又没有专门师从哪一位书法大家,而是博采众长,融于笔下,诚可谓“我自用我法”的典范。从他所遗留下来的早期墨迹中,虽然也可以追根溯源出历史上一些书法大家的艺术特点,但都已被他融会贯通,古为今用从而自成一体了。众所周知,毛泽东极擅草书,他的草书代表性作品,同样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毛泽东关于自己书法实践的论述并不多见,他的书法学习之路径我们自然无从全面知晓。毛岸青和邵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经写道:“爸爸最喜欢王羲之、王献之的字帖和怀素的草书帖,常利用饭后短暂的时间临摹、琢磨,从中研究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曾经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员,通过对毛泽东批阅碑帖和遗留的大量墨迹分析,指出毛泽东是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同时博览群帖,于是融各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挥洒自如、笔走游龙、刚劲奔放的“毛体”风格。毛泽东的书法在结体和章法上突出粗细、轻重、方圆、刚柔、润燥、高低、长短、虚实、疏密的强烈对比,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与随心所欲的奔放大气,而在这背后所反映的是他极为自信的艺术掌控力。再配合毛泽东诗词里所蕴含的斗志昂扬的豪迈意境,诗词与书法浑然天成,共同谱写出一曲昂扬激越的艺术“交响乐”。
毛泽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风。如果把历史长河中所涌现出的书法大家们比喻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么正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与胆识,塑造了毛泽东那独步书林的。而歌咏天地间的丰富情感,也更加增添了毛泽东书法的恒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