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葛剑雄:近代上海在辛亥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中国年鉴网
近代上海与辛亥革命
我想以我的本行,给各位提供一点辛亥革命和近代上海的历史、地理方面的背景。所谓历史、地理,很多人都误解认为是历史和地理,其实不是的。那就是过去的历史时期的地理。因为我们要了解辛亥革命,离开现在100年,100年以前上海的地理究竟怎么样?因为人总是离不开环境的。地理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的地理,一般来讲100年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大会改变,局面的方面改变比较大。还有一个变化就大了,那就是人文地理,人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自己的活动形成的空间的现象,那就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对上海的影响很大,变化也很大。
1
上海的自然地理有什么特点呢?上海成陆的时间晚,海拔低,上海的平均海拔4米,低的地方1米,有的甚至就是海平面。我们现在包括文学作品,讲起来老是要夸张上海有6千年的文化,就是因为在江浙以西在7千年以上的土地上找到了6千年以上的文化遗址,严格来讲跟上海毫无关系。6千年的文化是不延续、中间断了的,这一点不仅上海,就整个东南的文化都是中断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上海的马桥文化,这些文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6千年甚至更早以前很发达,但是到了中间一般大概4千年左右就没有了,不是发展的。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这文化哪里去了?是断掉了还是迁到中原去了?
因而上海构成的影响不是6千年的文化。上海的黄浦江和苏州河(吴淞江)曾经主客易位。原来上海最古老的就是吴淞江,又叫松江。苏州河是近代的名称,是洋人叫出来的。吴淞江在唐朝的时候宽20米以上,但是以后慢慢缩小到只有3米。所以到了明朝初年有人提出来,能不能另外找一条出海口?找到了黄浦,就把吴淞江下游到今天外滩这里引到黄浦去。后来黄浦越冲越宽,这样一来黄浦成为上海主要的河流。
这个水系为什么这么重要?没有它就没有现在的上海。西方人看重上海要沟通海,靠什么沟通海?上海不是海港型的城市,它是河港型的,是通过黄浦江才能进入海的。在铁路、汽车问世以前,最方便的运输就是水运。上海有黄浦江、苏州河,构成了一个河港型的港口,同时又沟通了内河。长三角南面这块地方恰恰是中国近一千年来文化、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还有一个条件,八个字“江海之会,南北之中”。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长6300公里,如果算流域人口,它是中国所有的河里面流域面积最大的,经济也相对最发达。这样一条世界的大江、出海口就在上海这里汇合。此外,中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海基本上在中间,南北之中。上海是中心的地带,再加上交通发达。从上海开埠到辛亥革命期间,民用的飞机还没有,上海1921年开通了到北京的航线。当时铁路还没有构成网,南北之中的位置只有上海。孙中山当时得知辛亥革命爆发,他在饭馆吃饭,看报纸要革命了,怎么办呢?他首先转到欧洲回来,到哪里?选择上海,否则他怎么到南京去做临时大总统?这个交通是非常重要的,辛亥革命不是在上海爆发的,但是上海起这么大的作用。从自然条件来讲,“江海之会,南北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了解这些,对了解上海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