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美合根据地上红旗飘--国家史册
一个小村庄,因为琼崖抗日大本营的落户,而名声在外。
这是一片红色土地。以琼崖特委、独立总队总部为核心,消费合作总社、抗日新闻社、后方医院、军械厂、抗日公学等各单位分布四周,各司其职,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琼崖红色电波第一次传播到党中央,国内外支援琼崖抗日的人力物力财力纷纷汇聚于此。
这是一座战斗堡垒。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琼崖大地时,号召人民奋起反抗的呐喊从这里发出,领导各根据地作战的命令从这里发出,这里不愧为全琼抗日指挥中心;当国民党顽固派为虎作伥,积极“反共”时,这里又成了坚决打击顽固势力的主战场。
这里便是美合革命根据地。
日子:艰苦并快乐着
火辣辣的太阳,绿油油的草木,7月里的澄迈县昆仑农场美合村生机勃勃。
一进入村口,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矗立在小山坡上,似乎在骄傲地向我们介绍,纪念碑前不远处就是抗日新闻社所在地,往右后方走是消费合作总社、特委机关、抗日公学,左后方密林深处是军械厂,再往后就是高山———电台所在地。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联想,71年前,美合小村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穿行着抗日的志士们,到处欢歌笑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原来的美合村由几个零散村落组成,村子很小。部队来了之后盖了很多茅草房,大多驻扎外围,特委机关和总队总部驻扎村里。”原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炊事员李玉英老人告诉记者,美合村民全是客家人,刚开始不知道来的是好人还是坏人,难免有些害怕,后来见战士都是不拿不抢不打人,还常常帮村民做这做那的,对村民很亲,就转而积极支持部队了。
群众路线历来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一来到美合地区,便将发动群众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邦照说,特委成立了中共美合特区委员会,美合境内和周围各乡都建立“农救会”、“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各种抗日民众团体,参加人数多达7000余人,100多名青年加入独立总队。
在军械厂驻地一块寸草不生的地上,我们的向导之一、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中积,找到了当年制作弹药留下的两块铁渣,兴奋极了。他说,这是琼崖特委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一个“铁”证,军械厂除了为部队制造弹药外,还为附近群众制造和修理犁头、刀耙等农具,支援群众农业生产。
根据地一下子来了很多人,加上日伪顽固地包围、封锁,根据地军民的吃穿住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场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
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队部领导机关之间带头进行了农副业生产竞赛,冯白驹等领导干部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菜。同时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群众负担。成立贸易委员会,在根据地内和各游击区内收购椰子、蜂蜜、海棠油等土特产出口,进口纸张、药品、布匹等日用品,供应军民需要。此外,还办起消费合作总社,开设茶店,供应咖啡、糯米鸡饭等。
尽管大生产运动卓有成效,但毕竟根据地创建时间不长,而且受到重重围困,根据地军民的生活还是很艰苦。原独立总队第二支队政委罗文洪在回忆录中说,总部规定了统一的伙食标准,即每天半斤米、四两菜、一两肉、两钱油,但哪里保证得了呢?碰到环境变动或生产歉收时,每人每餐就只有一勺盐水稀饭,有时还要掺进一半“革命菜”。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毫无怨言。
“奇怪,生活是这么艰苦,工作又是那样繁重,但是闹情绪、闹思想问题的很少很少。同志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伟大的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原抗日新闻社主编李英敏记忆中的美合根据地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