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穿越历史的负重之行--中国年鉴网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
站在理想的瀑布前观看历史的飞流直下,阐释文化理想从天堂跌入人间的凄美碰撞,回首远行,这段旅程便刻下了久远的悲壮。当无数的人面对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发出景仰的礼拜之声时,曾纪鑫却思忖于历史的事实,以及这些事实带给我们的反思与成长。从青年到中年,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曾纪鑫用行走的方式谱写了一段生命的写意和文化的精神图腾。于是,“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便不是未知的疑问,而是坚定的回答:历史有多远,文化有多远,人就要走多远,这条路是穿越历史的负重之行。
曾纪鑫用他的行走思考着学者的良知、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社会的适时变迁,思考着人的存在价值、历史的发展逻辑和行走的时代意义。继《千秋家国梦》和《永远的驿站》之后,《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仍是一部与行走有关的散文集,只不过与前两部相比,行走的范围更宽更广。除了作者的故乡湖北及目前工作生活之地福建外,还涉及西藏、内蒙古、甘肃、海南、安徽、浙江、台湾等地。
作者以“个人的行走”为联系文化的纽带,特别着意于个体或群体的行走方式、发展变化、人生价值、社会意义、本体观照与生存启示。如《英雄的出路与末路》中的李自成,在个人行走的同时,还带领着他的农民伙伴,以摧枯拉朽的武装起义,行走了大半个中国,最终仍逃不脱那宿命般的末路;《边塞秋风》中的王昭君、《高原壮歌》中的文成公主,她们以“和亲”这一女人的行走方式,达成民族间的和解,传播华夏先进文明,起到了古代汉人仅凭军事力量、武装战争所不能达到的目的与效果……曾纪鑫在他们曾经行走过的地方或归宿之地,以现代人的行走与思维,对其作一番个性化的探究与诠释。
个体的行走,除却肉体,还有心灵。或者说,心灵的行走才是肉体不感疲惫的兴奋剂。曾纪鑫载着对生命的希望,对真理的追寻,在大喜大悲的跌宕起伏中显现出精神的走向。书中充满哲思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足以打动被物质掩盖、生存负累的许多人渐失的文化心灵。行走所求,不止是追踪和再现那些自然的美、精神的美、艺术的美,更是揭示历史的伤,文化的痛,前进中的曲折,使反思的灵魂感受到痛苦与惊讶、欣喜与希望的强烈震颤。
我尤其喜欢书中《谁的赤壁》这一篇章。自古以来,颇具玄幻色彩的赤壁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无数传说与演义,给赤壁蒙上了一层浪漫的传奇色彩。曾纪鑫搜求考证、鉴别比较,尽可能地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揭开了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他认为,赤壁这种文化现象“是多重合力的产物,是参战的英雄豪杰、无名士卒以及后世无数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合谋、操纵、创造的结果。一句话,赤壁是中国的赤壁,是广大民众的赤壁”。是的,赤壁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而是中国的、人民的、历史的。
如同“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一样,不管走到哪里,这条路不仅仅是曾纪鑫的,更是中国的、人民的、历史的、世界的文化之路。只不过曾纪鑫在用自己的行走和思维方式,诠释着这趟旅程中的忧伤和疑虑,用易逝的生命叩响历史的心门。
这种没有终点的文化旅行,不仅由曾纪鑫去走,由文人去走,应该由更多的中国人共同去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相信,《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不仅是作者写给自己的,更是写给民族的,写给世界的,写给所有愿意在文化之旅中得到思考与收获的人们的。(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