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后现代:历史学的悼词还是福音?--国家年鉴
如果我说所有的历史学著作都不可信,同文学家一样,历史学家写作时也是在创作,构思情节,虚构故事,历史学同文学没有本质的不同——你可能根本不相信或者表示激烈的反对。因为我们对“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这就是历史科学”等等说法太熟悉了,以至于已成为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不太容易接受上述的看法,甚至认为非常荒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历史剧大行其道,这些历史剧多是演义或戏说,离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历史相去甚远,也就是说离历史真相相去甚远。可是现在有人说,根本没有什么历史真相,历史学家讲的也不是历史的真相,发生过的历史已经永远消失了,永远也不可知了,我们知道的只是历史学家用语言编织的故事,历史学本质上与历史剧、小说、神话一样。
上述主张不能被中国的史学家接受,甚至嗤之以鼻,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历史学传统太悠久了,而实证史学又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主流,求真求实是中国史学家追求的目标,这种传统到清代的乾嘉史学达到了极致。我国史学界至今仍崇尚经院传统,那些考证的论著最为学者推崇,被视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或北京大学历史系,评职称时如果你拿一部扎实的考证著作或者一篇考证论文作为代表作,就比较容易通过;如果你拿一部理论性的论著作为代表作,那就很玄,十有八九是通不过的。就拿我个人说事儿吧。自认为自己的一丁点特长在理论,但我评职称时始终不敢仅拿自以为是的理论文章给评委们看,因为理论容易被人家挑出毛病,越有新想法的理论就越容易被挑出毛病。所以我们都学得很“乖”,经常装模作样地摆弄一下自己的考证功夫,越是又小又偏的题目越好,越是别人看不懂的题目越好,尤其是以谁都看不懂的题目为最好,那是“绝学”,就你一个人明白,错了也没有关系。但自己心里清楚,那些考证或对或错,能有什么价值呢?比如司马迁生于哪一年、洪秀全有没有胡子之类,我考证出来又能怎么样呢?它无非表明,我从俗如流,做了所谓“真正”的学问而已。
然而,你做的是学问吗?你能求到历史的真实吗?你能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吗?你笔下的历史就比别人写的历史更真实吗?这一切,后现代史学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这是一个致命的否定。因为,如果后现代的逻辑是成立的,那么从认识论上来讲,传统的历史研究就是毫无意义的,历史学家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历史学这个职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史学从业者应该统统下岗。因此有人惊呼:在历史学领域,狼来了!
后现代史学的观点自始至终遭到众多历史学家的反对,美国甚至成立了反对后现代史学的协会。澳大利亚学者凯斯·文沙特尔撰写了多篇反对后现代史学的论著,其中最新的一部著作就是《谋杀历史学:一门学术是怎样被文艺批评家和社会理论家杀害的》,他把近年历史学衰落的原因归结为后现代的破坏。为了论证后现代史学的罪状,文沙特尔列举了一些数字:美国学习历史的高中生比例由20世纪60年代的2/3下降为90年代的不足20%;在大学阶段,美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1970年曾一度达到创记录的45000人,20年后降到了不足20000人,美国同一时期被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的人数也减少了50%以上,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同期的高校入学人数和学位授予人数都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发生的。即使这种绝对和相对都减少了的历史学专业学生人数对历史学科的就业岗位来说,仍然是过剩的,而且在实际的就业中已经表现出来。1995年,美国历史学会记录在案的被高校吸收就业的历史学博士毕业生人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在澳大利亚,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同样恶化,相当数量的学生不得不面对被委婉地称作“提前退休”的处境,实际就是被精简失业的窘况。对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C·范·伍德沃德在1998年评论说,形成上述现象,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很多职业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变化,但后现代理论应当为这种尴尬局面承担重要责任。
后现代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后现代史学真的是魔鬼吗?
自启蒙运动以来,进步观念、必然性观念、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客观主义、真理性、普遍性等成为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特征。20世纪后半期,西方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使得人们产生了与现代社会和启蒙传统之间的深刻的“断裂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比如全球化的加速、消费社会的形成、贫困现象的加剧、种族与宗教矛盾的突出等等。这些都促成人们对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深刻反省。后现代主义就是反省现代主义的成果之一,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在理论上,后现代主义的普遍特征可以归纳为:去“中心”、斥“整体”、非“理性”、远“结构”、反“基础”,强调暂时性、特殊性、差异性、不确定性、非延续性、非方向性、非目的性等等。后现代首先影响了艺术,次及文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历史学 “感染”最晚,被称为现代主义的最后堡垒,而今历史学终于未能幸免。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一幕。
这么说仍是太抽象。具体到历史学研究,后现代思潮主要影响到了历史认识论和历史研究选题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