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日本右翼的思想传统与组织流变--中国年鉴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经济持续低迷,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经济地位的削弱,却促使其在其他国际事务上以高调姿态的形式变相出现,不能不令人眩惑于其所谓“普通国家”化的华丽转身。于是,日本“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社会右倾化”,乃至“警惕军国主义复活苗头”等舆论开始明显增强。与此同时,经济萧条的长期化,使此前有效支撑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系统运转失灵。随着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那些陷于被过剩的流动性带来的不安中的人们,出于某种自我保护的弱者本能心态,又在政治上与新保守主义同调,更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右倾化。
在这个过程中,“右翼”成了一个被媒体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对其作为“增量”的趋势性描述,常常被作为判断日本社会右倾、保守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此判断在社会学、政治学上成立与否,另当别论。到底何为“右翼”,它从何而来,呈何种生态,政治诉求是什么,发展走向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从来少有提及,更鲜见理性、认真的学理性检讨。充斥耳边的,净是“保守”、“民族主义”、“民粹”、“右倾”等便易而空洞的道德批判和价值判断,其本来面目反而有在话语泡沫中湮没无形的危险。
右翼思想的起源
在从幕末到所谓“大东亚战争”终结的近百年中,右翼思想对日本的国家道路确实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右翼”呢?日本三省堂出版的权威的《战后史大事典》关于右翼的定义是:“一般指极端的国家主义,但很难下明确的定义。源于法国革命时期,当时从议长的角度看,右手一侧是保守的吉伦特党,故对于革命来说,右翼被视为反革命或反动。可以被称为近代革命的反命题。后来,左翼被看作是代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右翼与之相对,代表为帝国主义权力服务的势力,如法西斯即被看成广义的右翼。”这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右翼的定义。这里,右翼的概念扩大到思潮或思想,即“主义”。
就日本而言,多数情况下,国家的权力操纵在部分为政者和官僚手中,他们既非左翼,也非右翼,而是在左右两极间寻求平衡的自由主义政客集团。正如战前日本的统治者不是右翼一样,战后统治日本的,也不是左翼。虽然具体到某一个特定时期,有可能呈现偏左或偏右的倾向,但整体而言,日本的左右翼与欧美政治光谱中的“左”、“右”是有区别的。如果硬要作一个类比的话,以法国为例,日本“右翼”并非与左翼轮流执政的传统右翼政党,而大致相当于极右翼的国民阵线(以勒庞为代表)。
那么,何为日本“右翼”呢?著名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林房雄论》中指出:“所谓右翼,不是思想问题,它纯粹是一个感情问题。”思想史学者松本健一则说:“给右翼下定义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与左翼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即二者相抗衡,并随时代发展而变迁。”如幕末维新时期,左翼表现为开化、欧化主义;右翼表现为攘夷;明治中期,左翼主张民权,右翼主张国权……而到战后,右翼的表达空间日益狭小,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反左翼”而存在。
战后日本最富代表性的政治学者之——桥川文三在其著作《民族主义——神话和逻辑》中,对民族主义原理和构造的分析,对我们理解右翼思想的来源颇有帮助。首先,桥川对爱国主义(Patriotism)和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边界作了明确的界定:相对于“作为人永远的情感的一种非历史性实际存在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形成的一定的政治教义”。而什么叫“特定历史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