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红丝砚史实考(图)--国家年鉴

  

红丝砚史实考(图)--国家年鉴

  清代高士奇铭红丝砚

  清代著名书画家、藏砚家高凤翰在其《砚史》中著录有“芙蓉井”红丝砚,有铭文曰“美不美,乡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寥寥数语,从中即可悟出作者对家乡红丝砚的热爱,也隐约揭出红丝砚的价值。

  红丝砚以其色彩斑斓、丝纹婉转而得名,其质地有黄地、橘黄地、红地、紫红地、紫地、青白地等,丝纹可分为红丝、黄丝、粉红丝、褐丝、紫丝、灰丝、云杂丝、波纹丝等,亦有无丝而纯红、纯黄者,无丝而有粟米点、墨雨点者。清人胡渭《禹贡锥指》卷四称:“青州黑山红丝石,红黄相参,文如林木,或如月晕,如山峰,如云霞,如花卉”。用来制砚的红丝石产于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黑山顶峰石洞中和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的壮山周围,因两地在历史上均隶属青州,故又统称为青州红丝石或青州红丝砚。

  青州用红丝石制砚,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始自唐代。宋人朱长文《墨池编》卷六引唐询《砚录》云:“去洞口绝壁有镌刻文字,乃唐中和年采石者所记。”这里的“洞口”指益都黑山(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九,《山川志上》:“黑山,县西北二十余里,他山石皆青,此山独黑如墨。有古洞,阔数丈,内出红丝石,可为砚”),现在洞口石壁上仍隐约可见“大唐中”等字样。可以认为,红丝石最晚在唐代中和年间(881—884年)已经开采。到宋代唐询主政青州时,又加开采。据宋人江少虞《事实类苑》卷六十二之《风俗杂志》记载,唐询“清简寡欲,不以世务为意”,惟喜藏名砚,“嘉佑中守青社,得红丝石于黑山,琢以为砚”。在唐询的《砚录》中亦有开采红丝石及制作砚台的详细记载:起初,因山高洞险,无人愿往,“因厚给其赀,勉之使行”,青州石工苏怀玉等“既往六七日,仅得方四五寸者二,其外有若皮肤掩蔽,渐以粗石磨治,已而文理尽露,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閗,则其声清越,锵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闻见,亟命裁而为砚”。此后,“自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也就是嘉佑六年至八年(1061—1063年)两年的时间,“凡工人数十往,其所得可为砚者,大小共五十余”。由此足见开采之艰难、红丝砚之珍贵。

  一些文章和著作认为红丝砚始自晋代,则是误传。最近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砚”系列之《地方砚》依然说“红丝砚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记载,‘天下名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砚第一’”。不过,同为“中国名砚”系列之《红丝砚》的作者傅绍祥则认为,红丝砚始于晋的说法系误传,误传的原因是将张华的《博物志》和李石的《续博物志》混淆了(笔者按:在有些典籍的记载中,《续博物志》亦作《博物志》)。实际上,《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二早就进行过考证:“《续博物志》十卷,旧本题晋李石撰,然第二卷称,‘今上于前朝作镇睢阳,洎开国,号大宋’。是宋太祖时人矣。”

  红丝砚在唐宋时期被称为名砚之首,典籍多有记载。如宋人唐询(彦猷)《砚录》:“自红丝石以下,可为砚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归州大沱石四……”。李之彦《砚谱》:“苏易简作《文房四谱》……谱中载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姚宽《西溪丛语》:“红丝研,江南李氏时犹重之。欧公《研谱》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此研多滑不受墨,若受墨,妙不可加。”然而,即使在红丝石声名最盛的唐宋时期,也有不同的评判。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对红丝砚最不看好,其《砚史·用品》认为,“红丝石作器甚佳”,但作为砚台,“大抵色白而纹红者,慢发墨,亦渍墨,不可洗,必磨治之。纹理斑,石赤者,不渍墨,发墨有光,而纹大不入看。慢者经暍则色损,冻则裂,干则不可磨墨,浸经日,方可用,一用又可涤,非品之善”。欧阳修也认为,红丝砚制作精美,可为案头陈设佳品,但“若谓胜端石,则恐过论”。蔡襄的看法与欧阳修大致相同。有这种不同的评判,最为重要的,是由于红丝砚的石品不同,导致好坏的差异。苏轼指出:“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石为甲,或云惟堪作骰盆,盖亦不见佳者。今观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