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鲤鱼跳龙门”溯源--中国年鉴
鲤
铜镜
鱼跳龙门古画自然风景中的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在我国可说老幼皆知。传说黄河流经陕西、山西交界的龙门山时,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鲤鱼从江海游来,跳跃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鱼只是少数,而鱼一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鱼就变成龙了。那些登不上龙门的鱼只能仍然做鱼。唐代李白《赠崔侍御》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用的正是此典。后世,“登龙门”成了身价、地位提高的代名词。
现在龙门一带仍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民间故事: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那里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山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美丽刚劲的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鲤鱼,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鲤鱼的额头上呢。
影响深远的美丽的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觉得这个传说的源头原来与鲤鱼并无关连,跳龙门化龙的鱼原是鲔鱼与鳣鱼之类的大鱼。
跳龙门化“龙”的鱼是鲔鱼与鱣鱼
根据一些古书的记载,跳龙门化龙的鱼当是鲔鱼与鳣鱼。高诱注《淮南子》说:“鲔,大鱼,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引《尔雅》“鳣,鲔也”后也说:“出巩穴。三月,则上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旧说河南巩县东北崖(一说西北)山腹有个洞穴,与江湖相通。鲔、鳣从南方江中来至此穴,然后北入河西,上龙门,化为龙。在魏晋以前,化龙之鱼,一般流传的是鲔鱼与鱣鱼一类的大鱼,而非鲤鱼。
鲔鱼与鳣鱼,载籍常常并称,古人一般认为它们是同类之鱼。鲔、鳣现在称鲟鱼,是江海洄游性鱼类,体长约二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这种鱼,亚洲、欧洲、美洲均有分布,我国有东北鲟、中华鲟和长江鲟等,产于沿海各地以及南北各大水域,现在都是濒临灭绝的珍贵保护性鱼类。在古书中,除了鲔、鳣,鲟鱼还有其他种种称呼:鳇、鲟鳇、王鳣、王鲔、叔鲔、黄鱼、黄鳣等。一物多名,尤其是动物,在古代,是常见的现象。
洄游性鱼类之洄游活动具有季节性,所以我国最早的历书《夏小正》就记载鲟鱼的出现月份:“二月,祭鲔。”《礼记·月令》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现在已经清楚,有些种类的鲟鱼在春季或秋季要溯河产卵,因此,古书上说的鲔鱼与鳣鱼春季逆上龙门之事,符合鲟鱼的习性,当是实有之事,但洄游巩穴的说法现已无法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