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台湾乙未抗日悲歌--国家年鉴
▲ 反映乙未台湾民众抗日的电影
▲ “忠神殿”里供奉的乙未抗日义士
▲ 陈子镛是善化富商,在乙未抗日时,将自己的财富全部献出
▲ 翁煌南率领义军在盐水街奋勇抵抗日军的进入
1895年,按干支纪年,岁在乙未;李鸿章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台湾民众轰轰烈烈、彪炳千秋的抗日保台武装斗争从此开始,史称“乙未台湾反对日本占领斗争”,其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感天动地。摘自2011年第11期《文史天地》
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4月17日,日本马关“春帆楼”。
这一天,在以“割烹”河豚料理出名的酒家的二楼,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目光的逼视下,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被迫在《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在这个“割烹”中国的条约里,把整个台湾省割让给了日本。
在鸦片战争过后的半个世纪中,清廷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中向列强割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一个条约中把物阜民丰的整个行省全部割让,《马关条约》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将要割让台湾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舆论顿时一片哗然,台湾民众更是誓言“台民唯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全岛各地纷纷组织义军,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自从1885年原先隶属福建省的台湾府单独建省之后,常驻台湾的清军就有36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又从大陆各地增兵协防台湾,其中就包括广东南澳镇总兵、抗法名将刘永福组建8营“黑旗军”前往驻守重镇台南。连同各地兴起的义军,台湾守军已有100余营,总兵力多达3.3万余人。火炮和步枪是当时陆军的两大基本武器。在中法战争以后,台湾全岛即修建有11座炮台,上面安放着300多门大小火炮;轻武器方面,台湾守军不但有数万支前膛来复枪和单发后装毛瑟枪,还装备着数千支11.18mm口径的温彻斯特m1876连发枪,虽然它只是能够从弹仓中接连推弹入膛,而开锁和退壳等动作还需手动操作来完成,但这种“只是一根木头和一块钢拼起来的”连发枪的火力猛、射速高,“是一支令人诅咒的完美的步枪”。台湾民众也踊跃捐助,倾囊而出资助军资粮饷。把清军在台湾的守备称为“兵力雄厚,饷械充盈”也不为过。
但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清廷下令台湾的文武官员返回大陆。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台湾镇总兵万国本等人听命率兵内渡,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台湾的防卫力量,更动摇了清军的军心,给抗战前景抹上了浓重的阴影。台湾民间尚武,因此义军士兵对各色兵器并不陌生,但是严重欠缺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所需要的纪律与战术素养。变卖全部家产组织义军的台湾士绅丘逢甲就感慨义军虽然“不无人才”,却“皆未练习”,虽然“勇丁善枪者甚多”,而“只能使之人自为战,未能云节制之师”。若是假以时日,经过严格的训练,义军固然是可以从“人自为战”成长为“节制之师”的,可惜时不我待,日本侵略者已经迫不及待地向中国的宝岛台湾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