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两汉史学:传统文化的不竭渊薮--年度总结
汉代作为我国中古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不仅[BuJin]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成就卓著,开创了文化[WenHua]盛世,而且构筑了中古史学巅峰。打开两汉[LiangHan]史籍,人们在追溯那个文明高涨时代的王朝递嬗、社会盛衰等宏大历史[LiShi]进程的同时,值得再三品味的,还有极富创造力的雅言俚语,林林总总的传奇人物,悲欢离合的生活轶事,不胜枚举的文化[WenHua]掌故。这些[ZheXie]历史[LiShi]遗存的精华,无不融汇到历史[LiShi]长河中,蔚为传统文化[WenHua]的不竭渊薮。这里仅以语汇、掌故和文化[WenHua]母题为例,对此作一简略的历史[LiShi]考察。
一
语汇作为语言[YuYan]符号的聚合体,是民族文化[WenHua]传统的基本表意工具,有着极强的传承性和扩散性。两汉[LiangHan]是中古文化[WenHua]创造力奔涌勃发的时代,两汉[LiangHan]史学所积淀的新语汇蔚为大观,它们植根于特定的时代土壤和文化[WenHua]语境,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史记》、《汉书》的语言[YuYan]建树,受到历代极高评价和广泛推重,清人张之洞赞誉两书云:“古来词章,无论骈散,凡雅词丽藻,大半皆出其中,文章之美,无待于言。”《史记》、《汉书》中许多词语如“实事求是”、“移风易俗”、“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运筹帷幄”、“萧规曹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均率先创意,传播久远。
品读《后汉书》不难发现,范晔笔下的东汉文化[WenHua],其语言[YuYan]特色与前代又有不同,尤为儒雅的文辞俯拾即是,如刘秀所讲的“置之度外”、“有志竟成”、“克己奉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披荆斩棘”、“疾风知劲草”、“旗鼓相当”、“差强人意”、“推心置腹”、“得陇望蜀”、“敝帚千金”、“乐此不疲”等,字字珠玑,妙不可言,时至今日他还享有“语言[YuYan]大师”的美誉。
来自前四史中的这些[ZheXie]丰富多彩的语汇,不仅[BuJin]生动鲜活,而且几乎每一个词本身都承载着一段曲折动人的历史[LiShi]。这些[ZheXie]成语的形成,固然归功于秦汉名人“脱口秀”功夫,但只有被史家给予二次加工,并被记载下来留存到史学经典之中,才真正激活语汇的魅力,使它们获得永恒的生命。
两汉[LiangHan]掌故也是一种象征、比喻和说事析理的古典文化[WenHua]符号,不仅[BuJin]在历代典籍中转载流传,到了明清时期,更是逐渐渗透到民间蒙学读物中。例如明代萧良有编纂的《龙文鞭影》中辑录了源自秦汉史事的大量掌故,如颂扬开国名臣的萧收图籍、曹参辅政、周勃安刘、营军细柳;咏叹清官的召父杜母、悬鱼羊续、朱云折栏、强项董宣;记叙文人逸事的匡衡凿壁、班固勒铭、梁鸿五噫、许子无双;记载重大事件的楚英信佛、杨震四知、耿恭拜井、投笔班超等。这些[ZheXie]汉代典故作为民族记忆,通过启蒙教育的渠道,在一代代学子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
随着历史[LiShi]的推移,两汉[LiangHan]语汇中的很多精华成分不仅[BuJin]积淀在传统语汇的宝库中,而且还活跃在今天的日常生活里,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频度和丰富的指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