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泰山:秦汉时期的文化制高点--中国年鉴网

  

    演讲人:王子今  时间:11月6日  地点:泰山[TaiShan]论坛

   编者的话

    泰山[TaiShan],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称。几千年来,泰山[TaiShan]以它固有的雄伟壮丽和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化[WenHua]地位成为齐鲁文化[WenHua]的中心、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1月5日至7日,由泰安市委与本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泰山[TaiShan]论坛”在泰安举行,全国文化[WenHua]历史等领域专家学者、产业代表和大中城市的宣传部长等200余人聚集一堂,就泰山[TaiShan]文化[WenHua]、中华传统文化[WenHua]传承与弘扬、文化[WenHua]产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其中,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演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演讲的“泰山[TaiShan]的祭祀与封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刊撷取他们讲稿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秦汉时期是在中国文化[WenHua]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阶段。在 当时的社会意识中,山川崇拜有重要的地位。而泰山[TaiShan]具有特殊的文化[WenHua]象征的意义,成为社会上下共同尊崇的对象。比如《淮南子》说,“太山之容,巍巍然高。”还写道:“登泰山[TaiShan],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王充《论衡》也写道:“泰山[TaiShan]之高巍然。”又说:“夫天之高下,犹人之察太山也。”都赞美泰山[TaiShan]的高伟。言之极端者甚至以为可以与“天”相比。这种文化[WenHua]影响延续至今。一座山峰的文化[WenHua]作用,能够如此稳重,如此长久,这样的情形,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从文化[WenHua]史视角分析相关现象,对于认识秦汉社会意识史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说明泰山[TaiShan]文化[WenHua]生成与演进的若干特征。

   齐鲁先进文化[WenHua]的象征

    秦汉时期,齐鲁文化[WenHua]以儒学深沉的内涵和雄大的气象,具有先进文化[WenHua]的地位。儒学由齐鲁西渐,在各地普及,后来又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

    《论语·八佾》中可以看到孔子有关泰山[TaiShan](太山)的感叹,体现出这座东方名山在儒学思想领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泰山[TaiShan],又被看作圣人之学宏大高远的象征。孟子又有“太山之高,参天入云”的说法,可以看作孔子“登太山而小天下”的一种解说。《韩诗外传》卷三写道:“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也说泰山[TaiShan]伟大崇高。在齐鲁地区,人们又习惯用泰山[TaiShan]来比类文化[WenHua]行为和精神境界的高尚。比如子贡和有若讨论孔子的文化[WenHua]地位,说“圣人之于民”类同于“太山之于丘垤”,“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在齐鲁文化[WenHua]深厚的基底上,泰山[TaiShan]正是这样象征着圣德大智,同时也具有了神性。

    回顾历史,在秦汉时期这一文化[WenHua]高地上,儒学曾经是顶峰。汉武帝[HanWuDi]和董仲舒“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WenHua]政策,使得儒学逐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统。泰山[TaiShan]自上古传说时代即作为正统政治权力之符号的地位,也因为儒学的传布而扩展了影响。

    古人说,“岱为山宗”,泰山[TaiShan]“为五岳之长”。泰山[TaiShan]在五岳中领导地位的形成,也是与齐鲁文化[WenHua]的先进性有关的。

    《史记·货殖列传》说:“泰山[TaiShan]之阳则鲁,其阴则齐。”泰山[TaiShan]于是兼有齐、鲁不同风格的文化[WenHua]优势。然而,泰山[TaiShan]在秦汉时期具有神秘主义特色的信仰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又使得其文化[WenHua]影响远远超过了齐鲁地域,而成为华夏文化[WenHua]共同体公认的尊崇对象。

   “泰山[TaiShan]”和“大海”的组合

    立足于西部和中部的秦汉帝王东望泰山[TaiShan],在他们看来,泰山[TaiShan]的高大,是以神秘浩瀚的海洋作为背景的。

    立足于西部和中部的秦汉帝王东望泰山[TaiShan],在他们看来,泰山[TaiShan]的高大,是以神秘浩瀚的海洋作为背景的。

    齐地由于海洋资源的早期开发得以富足。《管子》于是曾经提出“海王之国”的设计。秦始皇[QinShiHuang]多次东巡海上,即使部分因素在于寻海上仙山,求长生之药,主要动机还在于强化行政实力,实现与秦统一时代最为接近的法家名著《韩非子》中所谓“明照四海之内”,“富有四海之内”,“独制四海之内”,表露的对极端权力的追求。汉武帝[HanWuDi]类似的行动,也在宣示“天子以四海为家”的政治意识。他们海上行旅的辛劳,也表现出对海外世界的求知热忱。燕齐海上方士作为探索海洋文化[WenHua]和海洋学的先行者,在秦皇汉武身边形成影响,不是偶然的。

    秦汉帝王对海洋的关注,往往和对泰山[TaiShan]的尊崇相关。他们的海上之行往往同时礼祀泰山[TaiShan]。秦始皇[QinShiHuang]、汉武帝[HanWuDi]都是如此。汉武帝[HanWuDi]元封五年(前106)出巡,宣告“会大海气,以合泰山[TaiShan]”,显示出在他们的意念中“泰山[TaiShan]”和“大海”的神圣组合。

    《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HanWuDi]单独和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TaiShan]。又写道,既已封泰山[TaiShan],无风雨灾,而方士又宣传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汉武帝[HanWuDi]欣然期待,希望“东至海上望”时可以相遇。然而奉车子侯意外暴病,一天就去世了。汉武帝[HanWuDi]于是立即放弃了海上之行,踏上了归途。在泰山[TaiShan]得到的神异征兆决定了汉武帝[HanWuDi]“蓬莱之神”追求的行动。钱锺书先生指出:“秦始皇[QinShiHuang]封禅,而不死之方术则别求之海上三山;……汉武乃二而一之”,然而有人说,泰山[TaiShan]封禅,就可以实现长生理想。“是泰岱之效,不减蓬瀛,东封即可,无须浮海。”由此可以体会到,在汉武帝[HanWuDi]的意识中,“泰岱”与“蓬瀛”,“封禅”与“浮海”,山海之间是存在着特殊的神秘联系的。

    《淮南子·地形》论述四方形势,其中说到东方、东南方、南方、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各地物产之美。最后又写道:“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其中对于“鱼盐”的强调值得重视。以泰山[TaiShan]为“中央”,是齐鲁之地渊源久远的观念。其“东方”之山称“医毋闾”,位于辽东。可知以泰山[TaiShan]为“中央”的地理观,很可能是将海域包括在内的。

   东方神学体系的重心

    西汉帝国全面继承了秦的神祀系统。秦地和齐地,在当时正统礼祀体系中,形成了一西一东两个宗教文化[WenHua]的信仰重心。 

    《汉书·地理志》中所记录分布各地的国家正式的祀所,共计352处,然而仅右扶风雍县就有“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滨海郡国有24所,占全国总数的6.82%。如果不计右扶风雍县的祀所,那么滨海郡国占到48.98%之多。全国列有正式祀所的县,共37个,滨海郡国有15个,占40.54%,比重也是相当大的。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QinShiHuang]出巡远方,曾经“东游海上”,礼祠“八神”。“八神”分别为:1.“天主”,祠天齐;2.“地主”,祠泰山[TaiShan]梁父;3.“兵主”,祠蚩尤;4.“阴主”,祠三山;5.“阳主”,祠之罘;6.“月主”,祠莱山;7.“日主”,祠成山;8.“四时主”,祠琅邪。汉武帝[HanWuDi]东巡海上,同样“行礼祠‘八神’”。这样的仪式似乎不止一次。每次经过,必然礼祀,这就是所谓“上过则祠”。按照顾炎武《〈劳山图志〉序》的说法,秦皇汉武时代,“八神之祠遍于海上,万乘之驾常在东莱。”秦始皇[QinShiHuang]、汉武帝[HanWuDi]东行,都曾经庄严礼祀“八神”。这一行为,体现出来自西部高原的帝王对东方神学传统的全面承认和充分尊重。我们看到,在“八神”之中,是包括泰山[TaiShan]的。泰山[TaiShan]的地位仅次于“天主”。

    原本属于齐人神秘主义文化[WenHua]系统中之主要崇拜对象的所谓“八神”,包括天地之神、阴阳之神、日月之神、四时之神、兵战之神,结成了比较完备的祭祀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八神”之中,有六神完全位于海滨。而泰山[TaiShan]因为与封禅这种政治正统地位追求的关系,在“八神”之中最受重视。

    “上太山,见神人,食玉英,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等,都体现了泰山[TaiShan]和神仙信仰的关系。

   “主人生命”的神仙

    秦汉时期,泰山[TaiShan]被看作神仙居所。汉镜铭文“东上泰山[TaiShan]见神人”,“白虎引兮上泰山[TaiShan],凤凰舞兮见神仙”,“上太山,见神人,食玉英,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等,都体现了泰山[TaiShan]和神仙信仰的关系。

    汉诗《步出夏门行》:“过谒王父母,乃在太山隅。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陈直先生联系《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上太山,见神人”镜铭文字,以为可作为说明汉诗中之习俗语与古器物之联系的一例。

    东王父、西王母、赤松子,都是汉代传说中的神人仙人。神仙居于太山,太山与天相近,反映了汉代人对于泰山[TaiShan]神性的认识。

    秦汉时期,“泰山[TaiShan]”,在民间意识中还有另外的神秘涵义。《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说:“东方生而西方成。”东方是生命起始的方向。与当时生命意识的觉醒相联系,东岳泰山[TaiShan]被看作生命的主宰。正如《白虎通义·巡狩》所说:“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道:泰山[TaiShan],是山之尊者,又称作“岱宗”。“‘岱’者,始也。”《续汉书·祭祀志上》刘昭注补引《风俗通》又写作:“‘岱’者,胎也。”“胎”,也许更近于“始”之古义,也更富有生命气息。

    《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有《泰山[TaiShan]吟》二首,题解写道:“《乐府解题》曰:‘《泰山[TaiShan]吟》,言人死精魄归于泰山[TaiShan]。’”说泰山[TaiShan]是人之精魄的归处。泰山[TaiShan]之神称“泰山[TaiShan]府君”,后世又俗称“东岳大帝”。

    一般以为,魏晋以来,道教传说人死魂皆归泰山[TaiShan],以泰山[TaiShan]神为地下之主。其实,这一观念的形成,还要早得多。《博物志》卷一引《援神契》说,太山是天帝之孙,“主召人魂”。因为“东方万物始成”,所以“知人生命之长短”。也有写作“主人生命之长短”的。

    《风俗通义·正失》有“封泰山[TaiShan]禅梁父”条,可以看到一则关于汉武帝[HanWuDi]的神异传说,也体现了同样的意识:“俗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汉武帝[HanWuDi]探得一枚书写“十八”之策,但是却因“倒读曰‘八十’”,后来果然长寿。这一泰山[TaiShan]“能知人年寿修短”的传说,也是值得重视的。

    反映泰山[TaiShan]神在民间信仰中作为阴间主司的文物资料,有汉墓出土镇墓文的有关内容。例如:“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吴荣曾先生曾经指出,东汉都城不在长安,则所谓“生人属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的说法,应当是从西汉时流传下来的。

    泰山[TaiShan],又是统理地下秩序的管制中枢。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有“泰山[TaiShan]治鬼”条,其中讨论“泰山[TaiShan]之故”,指出“鬼论起于汉末”,以为“泰山[TaiShan]治鬼”的民俗,起初或许与民间“祈名岳”的风习有一定关联。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也有“泰山[TaiShan]治鬼”条,论述“泰山[TaiShan]治鬼”的说法,在汉魏间已经盛行。这一情形的发生,正是因为泰山[TaiShan]在当时社会的文化[WenHua]理念中,具有神圣万能的地位。

    泰山[TaiShan]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化[WenHua]印痕。这据说也与“王者”“封禅”有关。

   帝王封禅的文化[WenHua]圣地

    《史记·五帝本纪》陈述黄帝行迹,说到这位先古圣王曾经东至于海,来到“岱宗”。《尚书·尧典》记载尧四方巡守的情形: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岳;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十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这样的“巡守”五年一次。这一说法为《史记·五帝本纪》所采用,只是“巡守”写作“巡狩”。巡狩可以理解为以泰山[TaiShan]为起始轴心的四方视察。而往往与巡狩相联系的封禅行为,则明确将泰山[TaiShan]作为礼仪圣地。

    封禅,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禅”的理论,都是以泰山[TaiShan]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的。泰山[TaiShan],可以看作以“封禅”作为主体仪礼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

    泰山[TaiShan]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化[WenHua]印痕。这据说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就是东岳,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也”。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TaiShan]的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他说,传说“古者封泰山[TaiShan]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的历史记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因为泰山[TaiShan]的神圣,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不过,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TaiShan]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QinShiHuang]封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应当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可以说,司马迁是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WenHua]现象的学者。“古封禅七十二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QinShiHuang]和汉武帝[HanWuDi]封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封禅”,也是可能的。

    关于秦始皇[QinShiHuang]封禅和汉武帝[HanWuDi]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富有文化[WenHua]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QinShiHuang]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QinShiHuang]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TaiShan]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QinShiHuang]以为“各乖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TaiShan]顶峰,立石颂秦始皇[QinShiHuang]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QinShiHuang]封禅泰山[TaiShan],仍然继续沿用了秦地传统礼仪。也就是说,封禅泰山[TaiShan]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向东方文化[WenHua]的一种礼拜。秦始皇[QinShiHuang]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QinShiHuang]的文化[WenHua]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WenHua]特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

    汉武帝[HanWuDi]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WenHua]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谈对于封禅的文化[WenHua]感觉,必定也会给司马迁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文化[WenHua]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中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句一字之中,嘻笑怒骂,无所不有”,“究竟我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HanWuDi]初即位,心向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巡狩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HanWuDi]身边的儒臣,巡狩封禅等动议都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WenHua]史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HanWuDi]就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WenHua]背景下,汉武帝[HanWuDi]重新计划施行“封禅”大典。对于汉武帝[HanWuDi]封禅,历史上评议颇多,亦不乏非难之辞。与帝王正统性追求相关的质疑,其实司马迁已经曲折地提出。有人称之为“讥讽”,有人称之为“隐讽”,或说“有讽意,无贬词”。然而,我们这里的讨论所更为关注的,是封禅作为特殊的政治文化[WenHua]现象发生于泰山[TaiShan]的历史意义。

    对于秦始皇[QinShiHuang]、汉武帝[HanWuDi]“封禅”故事所体现的文化[WenHua]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WenHua]”,并且指出:“这一封禅文化[WenHua],不仅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WenHua]的分布,不仅限于亚洲,它还东渡太平洋,远抵中美洲和南美洲”。分析论者所谓“太平洋区各地的封禅文化[WenHua]”的研究,当然是十分宏大的课题,承当者需要世界视野和跨文化[WenHua]的考察路径。而泰山[TaiShan]在这种所谓“封禅文化[WenHua]”中的特殊地位,自然是不可以忽视的。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