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国家史册

  

    演讲人:孟宪实  时间:11月6日  地点:泰山[TaiShan]论坛

    作为鲁国境内最高的山峰,泰山[TaiShan]在当地受到崇拜,并且形成传统,即使今天也不难理解。《诗经》有言:“泰山[TaiShan]岩岩,鲁邦所瞻”。但是,作为后世长期五岳独尊的泰山[TaiShan],我们当如何理解?泰山[TaiShan]成为中国高山崇拜的最高代表,有力的证据就是帝王的封禅泰山[TaiShan]。《白虎通》曰:“王者功成封禅必于泰山[TaiShan]者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封禅,显然是成就泰山[TaiShan]神圣的关键所在,难道成就泰山[TaiShan]这种地位的仅仅是因为泰山[TaiShan]屹立于中华大地的最东方吗?

泰山[TaiShan]:从祭祀[JiSi]到封禅

    《史记·封禅书》,记载历代帝王祭祀[JiSi]泰山[TaiShan],是从舜开始的,比西周更早。

    泰山[TaiShan]崇拜问题,商朝的情况无法知晓,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周天子和鲁国国君都有资格祭祀[JiSi]泰山[TaiShan]。有观点认为,泰山[TaiShan]崇拜最初应该属于东夷人的发明。根据万物有灵的观点,这是可以认可的。但是,西周时代,肯定是继承了这个传统。《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正因为周天子有祭祀[JiSi]泰山[TaiShan]的礼仪,《左传·隐公八年》(前715年)才有这样的记载:“郑伯请释泰山[TaiShan]之祀,而祀周公”,为的是与鲁国交换土地。说明此前西周天子是经常祭祀[JiSi]泰山[TaiShan]的。

    《史记·封禅书》,记载历代帝王祭祀[JiSi]泰山[TaiShan],是从舜开始的,比西周更早。但那只是祭祀[JiSi],不是封禅,而且是五岳编祭,礼仪“皆如岱宗之礼”。封禅,是不同于祭祀[JiSi]的,虽然也属于祭祀[JiSi],但是规格远远高于一般祭祀[JiSi],是所有祭祀[JiSi]典礼中的最高级。不仅一般诸侯没有资格,即使是天子,不是特别成功者也没有资格,简单地说封禅是帝王最高的祭祀[JiSi]天地[TianDi]礼典。

    那么,是谁开始封禅泰山[TaiShan]呢?《史记·封禅书》中引用了管仲劝说齐桓公的话,因为齐桓公自认功劳很大,想要封禅泰山[TaiShan]。管仲回答说古代封泰山[TaiShan]禅梁父者共有七十二位,而他所能记得的只有十二位,伏羲、神农、炎帝、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和周成王。管仲的观点是,这些封禅泰山[TaiShan]的都是天子,“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史记·封禅书》的这个记载可为根据,那么管仲所说十二次封禅泰山[TaiShan]最后一位,就是“周成王”。

    管仲不同意齐桓公封禅,最后用条件不足劝阻成功。但是,所言十二人封禅,与《史记·封禅书》的观点不同。《封禅书》说:“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TaiShan]。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近之矣,是认为周成王封禅泰山[TaiShan]之说与事实比较接近,也没有完全肯定就是周成王就是封禅之礼的创始人。

    《史记·封禅书》在记录秦穆公的种种祭祀[JiSi]活动之后写到:“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KongZi]论述六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TaiShan]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在齐桓公时代,已经有了很流行的封禅说法,所以才有齐桓公要封禅而管仲阻拦的故事。推测当时的说法,恐怕还不是易姓而王才能够封禅泰山[TaiShan],因为当齐桓公认为自己功劳确实很大,理应封禅的时候,管仲只能用条件不足为由来加以阻拦,不能否认齐桓公的功劳和资格。所以,《封禅书》这里讲述的应该是孔子[KongZi]的主张:论述六艺,言易姓以及封禅泰山[TaiShan]。封泰山[TaiShan]禅梁父之说,很有可能是在孔子[KongZi]的加工之后,才成为更流行的理论观点。

泰山[TaiShan]:西周礼乐文明

    泰山[TaiShan]的崇高地位,显然不仅仅因为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文化高度。

    泰山[TaiShan],何以成为封禅的圣地?学者多认为,封禅理论主要来自山东半岛,儒生和方士都是积极主张者,而泰山[TaiShan]在齐鲁大地的崇高地位因此确定。自然的原因也是泰山[TaiShan]的高耸,确实强于他山。西晋袁准就说过:“夫洛阳者,天地[TianDi]之所合;嵩高者,六合之中也。今处天地[TianDi]之中,而告于嵩高可也,奚必于太山?”后世的这种质疑对于历史几乎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理解。泰山[TaiShan]的崇高地位,显然不仅仅因为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文化高度。看看春秋战国思想家们笔下泰山[TaiShan],就知道泰山[TaiShan]的高大获得了共识。

    泰山[TaiShan]属于鲁国,而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不仅是鲁国文化的奠基人,更是西周文化的代言人。周公有功于周朝,而周公的制礼作乐正是周文化的代表,“敬德保民”正是周公思想的精华所在。西周以小邦取代大国殷商,如何治理天下,是周初的当务之急。周公用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取代殷商的天命观,正式划开了商周历史的分水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KongZi]是泰山[TaiShan]封禅理论的支持者、参与者,孔子[KongZi]对泰山[TaiShan]的推崇让人联想到周公。周公对于西周的巨大无比的贡献,赢得了孔子[KongZi]的推崇,大约因此也受到后世的尊重。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鲁国也陷入同样的混乱。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KongZi]的反应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同样是季氏,他竟然也去祭祀[JiSi]泰山[TaiShan],而孔子[KongZi]的说法是泰山[TaiShan]之神不可能接受季氏的祭拜,因为泰山[TaiShan]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封禅书》的说法和解释是“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TaiShan],仲尼讥之”。虽然如此,在孔子[KongZi]眼中,鲁国依然是中国最理想的国度,孔子[KongZi]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显然,鲁国即使不是最理想的国度,至少也是最接近理想的国度。孔子[KongZi]把鲁国与周公和西周的文明联系起来,孔子[KongZi]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而梦不见周公,则让孔子[KongZi]不安。

    周公不仅在政治上有功于周,而且在思想上有功于后世。孔子[KongZi]一方面认定鲁国是自己的父母之邦,另一方面也承认周公是自己的思想源泉。夏商周三代,文质搭配各有特点,孔子[KongZi]认为,西周是最佳的,称得上是“文质彬彬”。而西周的关键,就在周公。唐朝皇帝的一份诏书,是这样评价周公的:“爰始姬旦,主翊周邦,创设礼经,大明典宪,启生民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重点表彰的,即是周公对于周礼创设的贡献。

    孔子[KongZi]是周公思想的继承人,更是儒家的创始人。如果说周公主要是政治家而兼及思想家的话,那么孔子[KongZi]的政治生涯是有限的,孔子[KongZi]的光辉几乎完全在于他的思想家身份。周公的成功,一方面表现在政治上辅佐成王,另一方面则是礼乐制度的创设。而孔子[KongZi]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KongZi]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从孔子[KongZi]讥讽季氏一事看来,孔子[KongZi]一定是把祭祀[JiSi]泰山[TaiShan]看作周礼的一部分,季氏旅泰山[TaiShan]如同“八佾舞于庭”一样,都是非礼之举。那么,封禅泰山[TaiShan]是否可以看做是孔子[KongZi]礼乐思想的一部分呢?过去论者甚少。孔子[KongZi]对齐桓公尊王攘夷十分肯定,并且主张祭神如神在,封禅泰山[TaiShan]可以看做是孔子[KongZi]礼乐思想的一部分。

封禅:从理论到实践

    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KongZi]。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TaiShan]。

    历史学家一般强调汉武帝对于儒家的尊重,导致了后来儒家的兴盛。其实,秦始皇封禅泰山[TaiShan],完全可以看做这是向东方儒家妥协,而军事征服者被文化所征服,这并不是历史上的唯一案例。刘邦征服天下,但是在曲阜城下,面对一丝不乱的丝竹管乐,忽然软化了征服者的铁石心肠,这应该就是后来祭祀[JiSi]孔子[KongZi]的重要铺垫。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TaiShan]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莫衷一是,只好一切罢而不用。但是,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笼统可以如是观: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TaiShan]却是成功的。泰山[TaiShan]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所以司马谈才会因为不能参与而痛心疾首,终生为憾。古代中国,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寥寥无几。

    如果说周公的礼制是可以操作的系统,那么孔子[KongZi]的思想体系主要是精神光芒的闪耀。如今,秦汉大统一时代的到来,孔子[KongZi]的思想再次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中国文化,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在秦汉时代才终于结出硕果。作为帝王祭祀[JiSi]天地[TianDi]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TaiShan]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

    秦国起源于关中,而关中不乏名山。就海拔高度而言,华山2154.9米,太白山顶峰3767米,而泰山[TaiShan]不过1532.7米。为什么秦始皇不远千里,费尽周折地封禅泰山[TaiShan]呢?作为统一帝国的元首,他要表达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信念?为了让东方人民感受到皇帝的亲近?不管封禅泰山[TaiShan]有多少复杂因素,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TaiShan]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TaiShan]。其他的名山大川都可以祭祀[JiSi],但那只能叫做祭祀[JiSi],不能叫做封禅。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泰山[TaiShan]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TaiShan],汉高祖祭祀[JiSi]孔子[KongZi],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方向是一致的。封禅泰山[TaiShan]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TianDi]祭祀[JiSi]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TaiShan]以后,泰山[TaiShan]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TaiShan]的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TaiShan]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KongZi]。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TaiShan]。

祭奠:敬畏与感恩

    山川之所以受到祭祀[JiSi],是因为能够泽被四方。这种祭祀[JiSi],就是一种感恩典礼。感谢山川,感谢天地[TianDi]。

    泰山[TaiShan],从鲁国的名山到全国的名山,从享受山岳祭祀[JiSi]到承载封禅大典,除了伴随东方和儒家文化的成长壮大以外,随着祭祀[JiSi]典礼层级的提高,她所代表的感恩观念也走上极致。

    《公羊传》曰:“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TaiShan]乎!”山川之所以受到祭祀[JiSi],是因为能够泽被四方。这种祭祀[JiSi],就是一种感恩典礼。感谢山川,感谢天地[TianDi]。封禅泰山[TaiShan],是为了报功,其实也有感恩的一面。封禅,根据《五经正义》的解释是“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TaiShan],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报功天地[TianDi],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方面是汇报、报告,另一方面就是回报、报答,就是感恩天地[TianDi]。所有的祭祀[JiSi],都有报恩之意。

    天子封禅,报功天地[TianDi],为最高感恩典礼。成就这一盛典的,不仅取决于帝王意愿,更取决于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按照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天地[TianDi]祥和,万物茂盛,人民幸福。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家江山,即位三十年,群臣建议封禅泰山[TaiShan],而光武帝的回答是:“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隋文帝一扫天下,让分裂中国再次统一,但是当群臣建议封禅泰山[TaiShan]的时候,文帝说:“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最后只用南郊之礼祭祀[JiSi]泰山[TaiShan],不敢举行封禅之礼。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式的宗教和上帝,但是古人有所敬畏,知所进退。天地[TianDi]受到崇敬,不仅是因为天地[TianDi]赐予万物,养育万民,也因为天地[TianDi]代表良心,代表善的意志。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天灭祖。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帝王何尝没有自我表扬的需要,但是敬畏之心让他们止步。唐太宗几次决定封禅,或因大臣劝阻,或因天象异常,或因水灾出现,最后决定放弃封禅。封禅,对于帝王而言,是一种巨大无比的荣誉,因此有着可以相像的引力,但是很多帝王,汉光武、隋文帝、唐太宗等,最后决定放弃,是因为他们有敬畏之心。孔子[KongZi]说,畏天命,畏大人之言,这些帝王敬畏的是什么?真的是无知无情的自然天地[TianDi]吗?当然不是。他们敬畏的是人心,是历史。他们畏惧肆无忌惮的自我膨胀会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导致天谴,导致历史的恶评。

    天地[TianDi]良心,算是一个成语,在中国的语境中,天地[TianDi]代表良心。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人的天命观就发生了巨大改变,“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意愿。天地[TianDi]为万物之本,人民为邦国之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天地[TianDi],就是感恩人民,敬畏天地[TianDi]就是敬畏人心。

    我们在这里集会,探究中国文化,感受中华精神。我们不单单是一群客观的研究者,我们还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所以,在探索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中华文化恩泽的承受者,还应该表达一份感念之情。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在这方天地[TianDi]之间,不仅承受温暖阳光的爱抚,接受无私大地的滋养,我们同时还在享受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华文化。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我们才能够感受爱与美,通晓事理,明白是非,体会与享受亲情、友情和一切人间美好。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