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躁动的海洋:中国历史上的海啸--中国年鉴(2)
1604年12月29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因万历《泉州府志》载“初九夜大震,……城内外庐舍圮,山石海水皆动,覆舟甚多,清源山等地裂多处”,故以往多有学者断定其为海啸[HaiXiao]。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综合比较与分析,认为此条资料系孤证,进而利用台湾海峡地震海啸[HaiXiao]波记录,估算出此次海啸[HaiXiao]源在泉州湾仅仅引起了微小的海啸[HaiXiao]增减水效应,根本没有形成破坏性海啸[HaiXiao]的条件(黄昭等:《1604年泉州海外大地震及其海啸[HaiXiao]影响分析》,《地震》,2006年第4期)。
述被称为我国[WoGuo]最大海啸[HaiXiao]的1781年5月22日台湾海啸[HaiXiao],也存在着不同看法。有学者指出,台湾最早开发的区域就是南部地区,且此事发生在乾隆年间,如此重大灾害,官方文献必有记载,而现在能找到的资料很少,而且不过淹毙一人而已。不过,日本学者羽鸟德太郎把这次灾害描述为海啸[HaiXiao],认为导致村庄被淹和大批人口丧生。前苏联学者索罗维约夫等人更号称根据从荷兰和英国搜集的材料,判定这是一次海啸[HaiXiao],且毁坏了3镇和20余村庄,造成4万多人死亡。然而,迄今尚无其他人宣称见过这些学者使用的证明资料。
曾经有一种较为极端的看法,认为我国[WoGuo]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海啸[HaiXiao]记录都不可信,而我国[WoGuo]大陆沿海也从来没有发生过灾难性海啸[HaiXiao]。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是,我国[WoGuo]近海大都是200米以内的浅水大陆架,海底摩擦造成海啸[HaiXiao]波的能量衰减十分显著,同时,又因外海一系列岛弧的存在,越洋海啸[HaiXiao]的影响也很小。
实际上,这种看法具有较大的偏颇性。首先,目前世界范围内尚不能准确预报海啸[HaiXiao],连日本都有疏于防范的地区发生海啸[HaiXiao]的例子。其次,历史资料的可信度目前还存在着争议,并不能轻易断言其记载内容一定不足以反映海啸[HaiXiao]。再次,近100多年来,海平面持续上升,我国[WoGuo]沿海地质环境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并不能保证不会形成导致海啸[HaiXiao]源的条件。所以,现在断言我国[WoGuo]大陆沿海过去不曾或未来也不会发生灾难性海啸[HaiXiao],显然为时过早。况且,位于我国[WoGuo]外海地区的台湾附近以及南海东部边缘,其地质构造环境是一个可能引发海啸[HaiXiao]的潜在区域,并且已经发生了确切的海啸[HaiXiao]记录。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WoGuo]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最发达也最具重要性的经济带,集中了我国[WoGuo]很大一部分的国民经济财富、大城市和人口,这样一来,即使在历史上等级较低、为害程度较轻的海啸[HaiXiao],放在现代条件下,就有可能成为较大的灾害。就此而言,大力发展我国[WoGuo]海洋事业,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经验,大力建设海啸[HaiXiao]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展海啸[HaiXiao]问题的历史研究,仍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因为其中关于海洋变化状况的许多信息,完全可以为沿海和近海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经验性依据。
另外,在我国[WoGuo]开展海啸[HaiXiao]历史研究,也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海洋学意识,不能盲目地对国际学术潮流亦步亦趋。前已述及,现代海啸[HaiXiao]研究中大多摈弃了风暴潮。按照这种学术分工,我国[WoGuo]能够确认的历史海啸[HaiXiao]越来越少,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也越来越少,最终难免走入死胡同。其实,在我国[WoGuo]通过开展海啸[HaiXiao]与风暴潮的综合研究更有意义。我国[WoGuo]关于海潮现象有着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系列,连续性较好,文献数量大,内容十分丰富,而现代海啸[HaiXiao]研究者往往单纯按照现代科学体系按图索骥,从而可能丢失了许多极具价值的信息。例如,明清时期也已积累了大量海洋占候知识,对各类海潮前兆都有相当确切的记载,正是由于古人没有区分海啸[HaiXiao]和风暴潮,所以发掘和探究这些前兆,未必不能对当代海啸[HaiXiao]研究和预报有所助益。又如,古人所习惯的综合记录,固有笼统之弊,然而也有可能隐含着海啸[HaiXiao]与风暴潮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丛生关系。因此,从综合研究角度来审视中国的海潮历史记录,完全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最后应该指出,对于海啸[HaiXiao],决不能仅仅关注其本身,而忽视与海啸[HaiXiao]相关联的灾害链机制及其后果。这一灾害链可以简单表示为:海底地震等因素引发的地质变动→海啸[HaiXiao]→对生命财产和资源的破坏→社会心理恐慌→社会骚乱。一般说来,这条灾害链越往后延伸,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甚至扩展到某次海啸[HaiXiao]直接打击外的更大范围。此次日本海啸[HaiXiao],就造成了核设施的损坏和极大恐慌。因此,充分认识海啸[HaiXiao]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及时有效地阻止其蔓延态势,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抗灾步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