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海国图志》为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差异埋下伏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结果,宏伟的《海国图志》问世后,并未激起什么涟漪。据统计,当时[DangShi]中国[ZhongGuo]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多达三百多万,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却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及至后来,连谈论这本书,也成为禁忌。
但《海国图志》却并未就此埋没。历史的吊诡,使它在一衣带水的日本[RiBen],激起了一场巨浪。
由于在国内无人问津,当时[DangShi]有些书商开始尝试在邻国日本[RiBen]打开这本书的市场。1851年的某天,一艘中国[ZhongGuo]商船在日本[RiBen]长崎港接受入港检查时,被查到了3部《海国图志》,随即被当成违禁品克扣下来。
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海国图志》传入了日本[RiBen]。
之后具体发生了什么,如今已无从得知。据现在可以看到的资料,《海国图志》在日本[RiBen]大受欢迎。据《江户时代日中秘话》记载,《海国图志》“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RiBen]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RiBen]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RiBen]迅速畅销,成为日本[RiBen]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DangShi]日本[RiBen]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RiBen]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RiBen]明治维新的序幕。据雷颐介绍,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交流与中日关系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上,日本[RiBen]学者落合弘树在其学术报告《明治维新与中国[ZhongGuo]——幕府维新的日本[RiBen]和中国[ZhongGuo]》中明确指出:“以图独立的佐久间象山‘和魂洋才’的想法,大部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得来的”,充分肯定了《海国图志》对日本[RiBen]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而对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的态度之差别,为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差异埋下伏笔。
在雷颐看来,中国[ZhongGuo]自古就是东亚文化[WenHua]的中心,对周边的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WenHua]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也造就了千百年来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文化[WenHua]优越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WenHua]包袱。由此,当长期处于文化[WenHua]优势地位的中国[ZhongGuo]第一次遭遇西方[XiFang]文化[WenHua]的冲撞时,优越已久的国人习惯性地将西方[XiFang]列强目为蛮夷之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WenHua]的先进性,“师夷”便成为无稽之谈。同样的,在以后每一次变革中,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WenHua]这个巨大的包袱,让每一次文化[WenHua]的对接交融都变为惯性抵触,让每一次的迈步前行都变得步履维艰,一次次地失去变革时机,最终成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
相对而言,日本[RiBen]的文化[WenHua]包袱没有中国[ZhongGuo]那么重。目睹了中国[ZhongGuo]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后,一向对中国[ZhongGuo]文化[WenHua]顶礼膜拜的日本[RiBen]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也让其意识到了解西方[XiFang]、学习西方[XiFang]的必要性。所以当19世纪中期遭受到西方[XiFang]列强的侵略时,日本[RiBen]果断地接受当时[DangShi]更为先进的西方[XiFang]文化[WenHua],在变革中一路崛起。苗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