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魏晋以孝治天下 连地痞都是孝子--中国年鉴网(2)
趣味阅读
雹子不打孝廉地
曾有相关材料称,孝子[XiaoZi]王裒是历代儒学和官方教化民众与学子、倡导孝文化的榜样。明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昌乐知县范威倡导儒学,于王裒故里增筑王裒墓,并刻碑“魏孝子[XiaoZi]王裒之墓”用来纪念他,表彰他的德行。此后孝风倡行乡里,历代多有修葺增筑及刻碑表彰。
清康熙五十一年,徐人元《王裒墓》一诗中写道:“至性孤行绝代天,蓼莪诗废感生徒。终生耻向西都坐,永痛长庐北海隅。墓筑垣墉人共护,邑修俎豆吏躬趋。刘君手植森森柏,莫遣哀魂泪洒枯。 ”
今天还有很多有关的文字材料,也值得引述推介。比如,据《昌乐县续志·古迹志》记载:魏孝子[XiaoZi]王裒墓,在县治东南五十五里之马宋集以东八里,即今天的昌乐县营丘镇王裒院村。该村原名桃花村,因临近王裒墓院,王裒墓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十七两次香火会,蔚为壮观,香火旺盛,闻名百里。日久,桃花村名渐隐,王裒院之名益显,于是就改名为王裒院。王裒院村位于昌乐县城东南30公里,王裒墓在村西,巍然兀立,墓前至今立着明成化二年魏孝子[XiaoZi]王裒之墓碑,碑高2.2米,宽1.1米。墓院两侧另有碑记6方,周围有柏树、国槐、白杨树等,院貌朴素、宽阔、宁穆,望之令人肃然起敬。
因为[YinWei]王裒的故事,村中还有很多美好传说,据该村老人讲,王裒墓有“仙方活人”的灵气,谁家的人得了重病,前去求拜,辄赐神药,食之即愈,十分灵验。还有“雹子不打孝廉地”的说法,传说王裒的孝心感动了玉皇大帝,特赐“免雹照牌”一面,所以王裒墓院附近很少发生雹灾。
相传王裒墓原有一个大院,四面是砖砌围墙,南北近百米,东西宽60米,占地近10亩。墓前建有凉亭三楹,八根八棱石柱挺拔矗立,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十分壮观。当时墓高20多米,院内有六十多棵两抱粗的大松树。1947年,潍县解放前夕,墓院内的大松树被国民党陈金城的部队全部伐去修了碉堡。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又遭严重破坏,院墙、碑碣基本毁尽。今天的王裒墓院状况,是改革开放之后[ZhiHou]由乡民捐资重修,并搜集了部分古碑,重刻了多方碑记,在周围种植了一些树木。
王裒墓院近代几经浩劫,现状已非昔比,其状态与规模与原貌相差天壤,几近荒芜。近年镇政府和周边村民虽已陆续投资20多万元,搜集了部分古碑,重刻了多方碑记,出版了有关书籍,被列入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恢复原来的规模形制还需要多方关注,加大投资,才能真正把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并传承下去。
魏晋[WeiJin]以孝治天下[TianXia]
王裒生活在魏晋[WeiJin]时代[ShiDai],魏晋[WeiJin]相承,以孝治天下[TianXia]。虽然以孝治天下[TianXia]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但在那个时代[ShiDai]孝是非常被倡导的。
不孝[BuXiao]是一项重罪
鲁迅曾经指出:“魏晋[WeiJin],是以孝治天下[TianXia]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TianXia]呢?因为[YinWei]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TianXia],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TianXia]。 ”这是一针见血之论。魏晋[WeiJin]的书中记载的孝子[XiaoZi]似乎甚多。《晋书·孝友传》载孝子[XiaoZi]14人,不算多;而列传所载,称“性至孝”、“居丧以孝闻”者,略计有55人,超过《孝友传》三倍。比如以“酌贪泉而觉爽”著名的吴隐之就是位大孝子[XiaoZi]。他在后丧期间只吃点咸菜下饭,咸菜的味道吃起来特美,他就连咸菜也扔掉了。而另外一位殷仲堪瞎了一只眼,是他大孝的光荣标志,《晋书》本传:“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 ”
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BuXiao]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世说·赏誉》注引,“每见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也。 ”可见晋时不孝[BuXiao]之罪甚于谋反,可谓重矣。因此,在魏晋[WeiJin]时代[ShiDai]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扣他一顶“不孝[BuXiao]”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BuXiao]”。晋明帝司马绍为太子时,王敦看此人颇有才能,继位后会碍自己的手脚,“欲诬以不孝[BuXiao]而废焉”。后来谎言被温峤当众戳穿,此事未行。
连地痞都是孝子[XiaoZi]
由此可以看出,在魏晋[WeiJin]时代[ShiDai]孝的道德约束力量达到了非常大的强度,连以破坏礼法、放荡不羁著称的名士胡母辅之、谢鲲等人,可以调戏妇女,却没有一个负“不孝[BuXiao]”之累。综上可见,“以孝治天下[TianXia]”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气候,为贯彻“以孝治天下[TianXia]”的方针,两晋统治者有不少动作。朝廷议礼,特别是丧礼,更为频繁,《晋书礼志》有集中的记载,因丧礼与孝道直接相关,所以十分受到重视。
魏晋[WeiJin]时代[ShiDai]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的“乡邑清议”,士人入仕必先经过相关的人评品,如果有不孝[BuXiao]的污点,这一关就通不过。《世说·任诞》曾经写道:“(阮)简亦以旷达自居。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他宾设黍臛,简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 ”如此特殊的情况下吃了一点肉羹,因在父丧期内,就被考核的人给卡住了,近三十年不得叙用。但魏晋[WeiJin]时代[ShiDai]的君王背叛了各自的主子,做了主子之后[ZhiHou]却很需要臣民对自己的忠诚,羞于言忠而倡孝,其本意在求孝与忠的一致,“求忠臣必于孝子[XiaoZi]”,“资于事父以事君”。
倡孝弱忠太虚伪
既然以孝为重,不忠无损大节,如此倡导孝而弱化对忠的关注,如此强调的孝难免也有虚伪的感觉在里面。比如,《孝友传》中的刘殷、王延,都背晋事敌,做了刘聪的高官,仍名列青史。王育、韦忠、刘敏元都背晋投敌,却因忠于顶头上司或救助乡亲的义气,而仍在《忠义传》中立传。虽说居丧期间是不能作乐的,比如明帝刚死,国丧未期,尚书梅陶私奏女伎,遭到御史中丞钟雅的弹劾。而到了谢安执政的时候,“期丧不废乐。王坦之书喻之,不从。衣冠效之,遂以成俗。 ”为什么无人弹劾?因为[YinWei]谢安已登台辅,位尊权大,没人敢碰了。由此看来,之前说过的《晋书》列传中有孝子[XiaoZi]55人,其中恐怕也会有假。特别是地位显赫而又仅仅“居丧以孝闻”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