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1994年台客千岛湖遇难 新闻封锁险导致两岸中止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
真相披露,海协会专家踏看案发现场[XianChang]
案件真相披露后,两岸人士共同努力来跨这道坎。
4月19日,浙江省检察机关批准依法逮捕抢劫纵火杀人的案犯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
大陆[DaLu]同意海基会去了事案发地,并允许台湾[TaiWan]记者进入现场[XianChang]。焦仁和还记得,5月8日,海基会副秘书长许惠祐带领6位鉴识、刑侦专家和法医、律师以及7位罹难者家属抵达杭州。在此后4天时间里,海协会方面的专家详细介绍了事件[ShiJian]发生[FaSheng]、现场[XianChang]救援、案件侦破的全过程,回答了海基会专家提出的问题。海协会专家还陪同海基会一行前往千岛湖[QianDaoHu]实地踏看了案发现场[XianChang]。
“有了这些动作,台湾[TaiWan]的民众就逐渐放下了,人死不能复生。”焦仁和说。
5月16日,台湾[TaiWan]旅行业者达成共识向各界宣布,取消对前往大陆[DaLu]旅游的抵制,由业者自行决定出团大陆[DaLu]。其他各项中断的交流,也陆续重开。
6月12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千岛湖[QianDaoHu]特大抢劫、故意杀人案一审做出判决。
被告人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分别被判处死刑。
“两办”发文,突发事件[ShiJian]报道[BaoDao]要争取时效
据万润龙回忆,“千岛湖[QianDaoHu]事件[ShiJian]”后,当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国内突发事件[ShiJian]对外报道[BaoDao]工作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两办”这样的权威机关,就突发事件[ShiJian]报道[BaoDao]问题联合发出专门通知。通知指出:对突发事件[ShiJian]的对外报道[BaoDao],要充分考虑事件[ShiJian]的复杂性,敏感性和报道[BaoDao]可能产生的影响。报道[BaoDao]要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报道[BaoDao]必须真实准确,争取时效,把握时机,注重效果。
传播学专家张君昌认为,这类天灾人祸和突发事件[ShiJian]无须掩饰,及时准确报道[BaoDao],有效引导,反而有利于事件[ShiJian]的处理。反之,结果是我们自身处境尴尬、被动无奈。
2007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ShiJian]应对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ShiJian]的信息,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新观察
让真相公开天塌不下来
秦关
一起谋财害命的普通刑事案件,经过17天才对外公布真相。期间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封锁消息、海外媒体炮制大量“推测性”新闻,使一件偶然的突发事件[ShiJian],变成一个影响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ShiJian]”。这是人们从千岛湖[QianDaoHu]事件[ShiJian]中获得的一个直观印象。
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谣言”或者“政治诽谤”的发生[FaSheng]、发展与消弭,“千岛湖[QianDaoHu]事件[ShiJian]”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对于发生[FaSheng]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这起刑事案件,地方政府的第一反应是等破案后再公开真相,忽略了公众对及时信息的需求。当真相缺位的时候,谣言就会大行其道。
台湾[TaiWan]岛内一些高官和政治人物,借题发挥,结果必然是,地方政府对这一悲剧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而且适得其反地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客观上也为两岸关系和交流附上一道浓重的阴影。
信息即权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中国社会渐次走向开放。从信息公开的角度来说,这种开放通常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力层面,即权力的运行必须透明;二是社会层面,在个人自由与契约精神的关照下,公民有权利获知真相,即所谓知情权。
而这种社会权利不应被权力以任何不正当的理由加以剥夺与减损。
显然,谣言四起的“耳语社会”里,人们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感之所以成倍增长,被“夸大”,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信息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远远大于其虚拟的积极意义。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中。众所周知,信息越封闭,真相越少,发布越不及时,便越能给人以想象空间。当客观真实与想象真实展开较量,对于满天飞的各类消极或者使危机扩大化的信息,人们通常都会采取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在那些自认为通过信息封锁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间接有益于政治与国家的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致命的自负”。
事实上,这一思维近些年来仍没有完全根除。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发生[FaSheng]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事件[ShiJian],当真实的“谣言”满天飞舞的时候,一些官员却还信誓旦旦地否认疫情。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在这一年之所以能够成功抗击非典,取决于政府与民众一起直面真相,同舟共济。这一胜利,是国家与社会合作的胜利,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时常低估社会对危机的消化能力。
人类的所有探索,莫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所谓“人若能预知三日,将富可敌国”,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对于未来,人们无从把握,但是对于已然发生[FaSheng]的事情,只要你不去刻意隐瞒它,总还是大有可为。稳定是重要的,然而历史证明,只有真相才能安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