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西南联大:清华最贫穷也最“富有”的时光--国家史册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8期(4月下)
西南联大[LianDa]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真正的传奇,国难当头之时,云南边陲之地,八年时间,凝聚并培育了一大批精英,翻看联大[LianDa]师生[ShiSheng]名录,陈寅恪、钱穆、吴大猷、周培源、梁思成、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钟书、华罗庚、费孝……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心神向往。
联大[LianDa]八年,是清华[QingHua]历史上物质条件最艰苦的时期,也是精神财富最丰厚的时期,刚毅坚卓的联大[LianDa]精神,是今天清华[QingHua]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时任清华[QingHua]校长的梅贻琦,始终是联大[LianDa]校务的最主要主持者,人称联大[LianDa]“船长”,他在任期间推行“教授[JiaoShou]治校”体制,发扬自由民主风气,并将这些传统带回清华[QingHua]园。
为避免矛盾 北大南开校长“让权”清华[QingHua]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天津陷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学校不是军事机关,却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南开遭到空袭又被日军纵火焚烧,清华[QingHua]和北大校园被日军占领,
为延续高等教育命脉,京津高校自1937年夏季,被迫大规模西迁,其中清华[QingHua]、北大、南开三校,与国民政府教育部磋商后决定,联合西迁组成临时大学。三校师生[ShiSheng]于1937年11月迁往长沙,不料12月南京陷落,武汉告急,千钧一发只得再迁往昆明。
1938年4月,三校正式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段传奇就此开始。今天人们提起西南联大[LianDa],无不赞叹三校学者亲密合作、相得益彰。其实,联大[LianDa]成立初期,并不是毫无矛盾,各校都有自己的光荣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校风,“文人相轻”在所难免。闻一多之孙闻黎明说,三校合并之初在人员配置,科系设置上有矛盾,到1941年才磨合得比较好。钱穆在《师友杂记》中写到,当时,梅贻琦在任命联大[LianDa]各学院院长、系主任时,无意间有些偏向清华[QingHua],引起北大师生[ShiSheng]的不满,北大历来追求“独立”、“自由”,一次讨论中几位教授[JiaoShou]情绪激动,“群议分校,争主独立”,北大历史系教授[JiaoShou]钱穆和校长蒋梦麟劝说大家,国难当头,以和为贵,这才平息下来。
联大[LianDa]成立后,北大蒋梦麟,南开张伯苓,清华[QingHua]梅贻琦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事务,为减少摩擦,张伯苓和蒋梦麟采取“无为”策略,全身而退,让权给比他们年轻的梅贻琦。张伯苓对梅说:“我的表,你戴着”,意思是“你代表我”,梅贻琦在天津读中学时张伯苓是他的老师,他尊重恩师的意见。后来张伯苓去重庆开办南开中学,蒋梦麟也去重庆另兼他职,梅贻琦成为联大[LianDa]实际的校长。
清华[QingHua]校友、教育家傅任敢说:“联大[LianDa]成功的奥妙就在于梅校长的‘大’,他心中只有联大[LianDa],没有清华[QingHua]了。”清华[QingHua]有庚子赔款作后盾,设备、经费、师资都远胜过其它两校,为了平衡三校力量,梅贻琦没有把全部清华[QingHua]人员放在联大[LianDa]编制内。在昆明生活艰难,清华[QingHua]工学院利用暂时不用的仪器设备,建立服务社,面向美国军队承包工程、建设房屋、开办工厂,赚钱补贴清华[QingHua]教师,当时三所学校在财务上各有各的“房头”,这笔钱本来算是清华[QingHua]的“私房”收入,但梅贻琦顾念北大南开教师没有开办服务社的条件,生活更加贫困,在年终送给大家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馈赠。
“寡言君子”梅贻琦的管理秘诀:学术自由 作风民主 教授[JiaoShou]治校
有一年联大[LianDa]校庆,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谈到,三校同仁在一起工作和谐,应归功于三校具有如云、如海、如山的风度,即清华[QingHua]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稳重如山。在梅贻琦的倡导下,三校的宝贵校风得以弘扬,“学术自由”、“作风民主”是联大[LianDa]的办学灵魂,教师尽情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真正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境界,正如冯友兰为联大[LianDa]纪念碑撰写的碑文所写:“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三校原来各自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在联大[LianDa]可以同时讲授,学生[XueSheng]自由选择,比如清华[QingHua]中文系教授[JiaoShou]闻一多和北大中文系教授[JiaoShou]罗庸都研究《楚辞》,研究的角度和观点截然不同,于是两人都讲《楚辞》,唱起“对台戏”;历史系的中国通史课程,雷海宗、吴晗、钱穆三人同时开,三大名师打擂,学生[XueSheng]大饱耳福。
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主讲基础课,年轻教师开选修课,这是联大[LianDa]的规矩,为的是给学生[XueSheng]打下扎实基础,继承清华[QingHua]的“通才教育”传统。而多个名师同开一门基础课,一是保障学术自由,二是加强竞争,因为选择权在学生[XueSheng]手里,教授[JiaoShou]会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北大哲学系教授[JiaoShou]黄枬森曾撰文回忆他在联大[LianDa]读书期间的课表,“豪华阵容”令人惊叹:国文老师沈从文,英语老师李赋宁,物理老师吴有训(建国后任中科院副院长),中国通史老师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冯友兰。他还选修了数论,老师华罗庚;《庄子》,老师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