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宋朝苦心维稳的安抚制度:让屡试不第者成“公务员”--国家史册

  

  本文原载于《文史天地》

  宋朝[SongChao]是科举[KeJu]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录取[LuQu]的名额比前代大大增加,但毕竟僧多粥少,屡试落第、五六十岁还在为功名奔波的仍大有人在。考虑到这些读书人“易农而学,应书躬策至于历年且老而无所成”,皇帝特许在正榜之外,另发一榜恩赐其功名“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因老人居多,此榜即被戏称为“老榜”。而榜上有名、以特恩获得功名的老年[LaoNian]士子们就是老榜官。

  宋朝[SongChao]老榜始于太祖开宝三年(970),经由科举[KeJu]录取[LuQu]进士[JinShi]张拱等八人后,又额外录取[LuQu]进士[JinShi]、诸科十五举以上未及第人司马浦等一百零六人。老榜录取[LuQu]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优待对象主要为五六十岁的老年[LaoNian]士子:仁宗时曾规定“进士[JinShi]五举年五十、诸科七举及六举终场年六十,淳化以前尝应举及经先朝御试者,不以举数,令贡院别具名以闻”。虽然后来各朝应举数屡有变更,但年龄条件基本不变。

  那时,名登“老榜”并非易事。宋朝[SongChao]规定:达到“四举”、“五举”、“六举”乃至更多举的老年[LaoNian]士子才有资格入选。宋朝[SongChao]确立了三年一轮的三级考试制度,先由各州举行取解试,合格者参加[CanJia]礼部举行的省试,通过后再参加[CanJia]皇帝主持的殿试。与人们所熟知的明清举人不同,宋朝[SongChao]举人不过是通过州县考试后获准参加[CanJia]省试者的一种临时身份,这些人如果没能通过省、殿试,下次应举仍然需要从州县取解试开始。因此,“四举”“五举”中就包括一些参加[CanJia]过省试乃至殿试而被黜落的士人,这些人除了年龄上偏老之外,学识方面想来并不差。

  宋朝[SongChao]初年,老榜录取[LuQu]人数并不固定:少的几十名,多则数百名。哲宗在位时,一些朝臣强烈建议要规范录取[LuQu]名额“进士[JinShi]入四等以上,诸科入三等以上,通在试者计之,毋得取过全额之半,是后著为令”。南宋孝宗时期,政府锐意改革,进一步裁减冗官,老榜录取[LuQu]额又降为“三人而取一”。

  老榜官以恩科得出身,名望很难与正榜进士[JinShi]相比。宋朝[SongChao]正榜进士[JinShi]按殿试成绩优劣区分为五等,一甲最优,五甲最次。一甲的前三名(即状元[ZhuangYuan]、榜眼和探花)仕途前程无量,备受朝廷[ChaoTing]重视,人人称羡。与之相比,老榜官虽也依据殿试成绩优劣区分为五等,但是,第一等的前两名(俗称老榜状元[ZhuangYuan]和榜眼)也就仅够资格附于正榜最末等的五甲,被授予知县、县尉、主薄等微职,其余四等就更不着边际——任职于州县学,充其量只是蒙朝廷[ChaoTing]恩赐得到一次“微官沾禄”的机会罢了。南宋绍兴年间,一正榜状元[ZhuangYuan]叫王十朋,老榜状元[ZhuangYuan]是李三锡。发榜那天,某宗室子弟因名列正榜榜尾而闷闷不乐,同行的友人乃赋诗安慰“举头虽不窥王十,伸脚犹能踏李三”。又《墨庄漫录》记载:徽宗崇宁年间,徐适被点为老榜状元[ZhuangYuan]。按照惯例朝廷[ChaoTing]赐新科进士[JinShi]闻喜宴,每个人都有幸得到君主亲赐的宫花。闻喜宴罢,徐适等人途经平康区娱乐场所,同年进士[JinShi]的宫花多被倡女争抢去,唯独徐适的宫花无人问津。回到寓所后,徐适戏题一绝“白马青衫老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其间的失意冷落是很显然的。

  事实上,很多老年[LaoNian]士子也把恩榜入仕看作是无奈之举,很少像正榜进士[JinShi]那样炫耀出身。更有一些老榜官着力摆脱此种尴尬处境,再次参加[CanJia]科举[KeJu]考试。有些竟成正果,荣登正榜,如神宗朝的蹇周辅、高宗朝的董德元等。他们做老榜官时寂寂无闻,考中正榜进士[JinShi]后,仕途前景随之大为改观。以董德元为例,他“累举不第,用特恩得州助教,贫甚无以自养”,后应邀与一富家子弟再赴科举[KeJu]考试,临行时,州郡守彭子徙依照惯例犒劳赴京举人,看到董德元的名帖时很是不屑“老榜官耳,何足道略”,乃“不加恤”。董德元气恼之下暗自发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礼部省试,又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被钦点为状元[ZhuangYuan]。董德元衣锦还乡,彭太守老远迎候,董德元感念往日的冷遇,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赠他“黄牒初开墨未干,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知己来相迎,便是从前老榜官”。彭太守读后,不由得埋怨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叫苦不迭。其后,董德元仕途顺畅,不出七八年即擢升至宰辅要职。

  宋朝[SongChao]不乏非议与责难老榜官的呼声。哲宗朝谏官上官均认为:老榜官们“大率多年六十以上,学术凋疏,精力弊耗,又无人荐举,不复有向进意。往往贪冒营私,职事不举,民受其病。”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曾奏议“恩榜(即老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黩货以为归计,贪冒不职十人而九,朝廷[ChaoTing]所放恩榜几千人矣,何曾见一人能自奋励有闻於时,而残民败官者不可胜数”。事实上,虽然确实存在一些饱食终日而营私废职的老榜官,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老榜官们返乡或就近为官,担任知县、县尉、主薄或州县学职,从事的多是基层行政事务或地方教育事业,这些工作繁重而又琐碎,一些人即使很勤勉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也很难与公卿将相眼中“有闻於时”的丰功伟绩相提并论。

  虽然老榜官们不时遭到非议,但是终宋之世,朝廷[ChaoTing]对老年[LaoNian]士子的这种特殊恩例一直存在。究其原因,宋朝[SongChao]对这种恩例的坚持,除了前述“怜老”因素外,更基于稳定政权的一番考虑。宋朝[SongChao]皇帝总结前朝教训“唐末,进士[JinShi]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JinShi]之不得志者也”,都心照不宣地把科举[KeJu]入仕当做钓钩,“广开科举[KeJu]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诱导“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觊觎一官,老死不止”。蔡绦《铁围山丛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朝科制,恩榜号特奏名,本录潦倒于场屋,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心尔”。赵宋王朝确实煞费苦心维护政权,录取[LuQu]老榜官与太祖初期的“杯酒释兵权”都驭人有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