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中国1921》:当历史照进现实--中国年鉴
6月9日,央视一套热播剧《中国1921》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这部被专家们誉为“伟人版”《奋斗》的电视剧,截至目前在天涯论坛上的点击率已经突破120万人次。到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最成功之处在于它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当代意义。
“它有非常强烈的历史观照性”
《中国1921》就是回答了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会诞生。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该剧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有非常强烈的历史观照性”。它用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告诉今天的年轻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爱情、亲情、事业、理想是如何抉择的。
导演穆德远希望《中国1921》能给年轻人带来一些思考。“这些百年前的年轻人所走过和拥有的,与今天的80后、90后所崇尚追求的,到底隔着多大的距离”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吉象看来,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找到了与80后、90后一代年轻人的心理对接点:如何平衡和统一个人的奋斗与社会贡献,并用独特的青春视角,还原作为普通人的伟人,这成为对年轻人最大的吸引力。
“精心营造还原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
细雨泥泞中,一双穿着破布鞋、挂着鲜红伤口的脚匆匆穿行在小巷子里。这是32集电视剧《中国1921》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这双脚带着25个湖南青年,走向北京,走向全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开天辟地的共产主义道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看完后的感觉是:“这样的开头,接地气,接人气。”
《中国1921》以“五四运动”、“反军阀独裁”、“中共成立”等几个重要时间为纵轴,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徐世昌等人的时代选择与历史命运为横轴,将人物情感融于时代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编织出整个时代的全景。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认为,《中国1921》用一种高于叙事的手法精心营造和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氛围和质感。
“我们结婚吧!我给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脑袋,我把孩子养大……”剧中杨开慧对毛泽东的这段“雨中告白”成为许多观众议论的焦点。很多网友质疑,那个年代的爱是否有这么张扬。李京盛认为,这恰恰是那个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特有的情怀和信仰,那是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观众有这种不理解,恰恰说明了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一种平庸和物欲当中,逐渐退化了那个年代人所具有的纯粹的情感与朴素的信仰。
“创作新的红色经典是时代使命”
如何借用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学,完成红色资源的当代转化,承担起当下的文化使命专家们充分肯定了《中国1921》在将红色资源转化成精神力量上取得的成绩。
今天的时代需要我们创作新的红色经典,这是一种时代使命。《中国1921》将众多的历史人物、事件、冲突编织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成功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群像。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策划部主任、《中国1921》责任监制徐萌认为,将人物放到历史的纵深里面去展示,将整个时代放到历史长河里面去检验,是需要有相当的胸怀和气概的。“过去,红色题材和历史剧中间是隔着一面墙的,《中国1921》把这个墙打通了。”
至于该剧是否属于媒体所评论的红色偶像剧,李京盛表示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和方法,从注重对新鲜史料的挖掘到现在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这才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可贵之处。
本报通讯员 鲍丰彩 本报记者 叶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