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陈望道柴屋译《宣言》--国家年鉴
陈望道(1891—1977)
陈望道在义乌老家的一间柴室里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1891年生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少年时代在家乡读私塾,练拳术,干农活,后求学于金华中学、之江大学。1915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夏回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春到上海应陈独秀邀请担任《新青年》编辑;8月,与陈独秀等一起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华东文化部部长、高等教育局局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辞海》总主编等。他在复旦大学执教50余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年。
1920年3月,陈望道在故乡分水塘村,独自住进老家的一间柴屋,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复旦大学教授、曾任陈望道秘书的邓明以在她所著《陈望道传》中这样描写:山区农村的早春天气还相当寒冷,柴屋因经年失修破陋不堪,屋里的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随着他送走了无数个漫长的寒夜,迎来了黎明前绚丽的曙光。
在《共产党宣言》出版72年之后的1920年8月,它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首印1000册。
陈望道是我国现代新闻学教育的创始人。他写的《修辞学发凡》,更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苏步青先生在纪念陈望道诞辰100周年之际题写了一副对联,传神地概括了陈望道的一生:
“传布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阐扬修辞学奥蕴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