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消逝的风景--中国年鉴网

  

  每去一次震泽,我心中的遗憾和疼痛就加深一次。内心的凌乱和茫然乃至于使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这种遗憾和疼痛?

  震泽是江南古镇。可是很多外地人来到江南后,大多直奔周庄、同里、南浔、乌镇而去,他们不会想到要去震泽。

  太湖的原名不叫太湖,而叫震泽。那么太湖的形成跟地震有关吗?无人能说清楚。待考。反正太湖现名不叫震泽了,而叫太湖,它把原来的称谓让给了跟水无关的震泽古镇。

  来过震泽的人发现,此“震”好生了得。它有“八景”,而且每一“景”都联结着一段悠远的历史,一幅曾有的桃花源般美丽的图景,一段古圣先贤传奇掌故——遗憾的是这些让震泽人说起来脸上写满荣耀的“八景”,除一“景”基本尚存外,余皆消逝在历史的废墟瓦砾中。今天我们看到的完整版的“八景”都在一本名为《震泽八景》的书上,那是现任震泽政府煞费苦心地组织专家调查、考证、编绘出来的。因工作关系,我多次去过震泽,每去一次都会拿到一本《震泽八景》,因此我的书桌上就有了好几本《震泽八景》。虽然是画“景”充饥,但这本书绝对值得开卷一读。

  好,让我们打开书本,赏读一下这些纸面上的风景——

  范蠡钓台。位于镇南蠡泽村。春秋时期,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隐退,携美女西施“出三江、涉五湖”,漫游于太湖一带。两人途经蠡泽时,见这里烟波浩渺,鱼翔浅底,芦柳飘拂,便决定隐居于此,并请能工巧匠在水边砌造阶梯形高台,常常相拥垂钓于此。

  张墩怀古。震泽北郊有牛娘湖。今名长漾。湖中有一土墩,地广两亩,四面环水。传说这土墩很是神奇,水落不见其增,水涨不见其减,乡人称其为“浮玉墩”。如玉漂浮在水面上也。唐代诗人张志和被贬职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一日闲游至牛娘湖,在浮玉墩终日垂钓,迷上了宜居宜钓的玉墩,便在这里结庐定居。于是,此墩因人而成名墩,常有颜真卿、陆羽等文人雅士慕名集聚于此,饮酒作赋,诗词唱和。为怀念著名诗人张志和,当地百姓将浮玉墩更名为张墩。

  康庄别墅。位于镇南蠡泽村。此别墅为明万历年间曾任扬州知府的吴秀建造。此人仕途失意后,醉心于山水田园间,倾力于构建江南园林。因而就有了这座超一流的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其规模之浩大,筑造之精致,布局之巧妙……皆可列为江南园林之翘楚……

  另还有慈云夕照、飞阁风帆、复古桃源、普济钟声、虹桥晚眺诸景,皆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些景观,保存稍完好的是慈云夕照,但在文革前其庙宇做了机关的仓库,只剩一尊塔孤独寂寞地竖立在那里。10多年前,经过修缮才基本恢复原貌。飞阁风帆也是近几年重新建造的。

  那些标示着震泽深厚、悠久人文底蕴的景观是如何消逝的?古镇上能够回答这一问题的只有一位已年届87岁的老人李廉深。老人30多年前退休时被返聘到政府某部门办公室编写镇志,走村串户,做了许多田野调查。从他的口述中,我了解到:“飞阁风帆”因其文昌阁中供奉的是文曲星等佛像,在上世纪50年代破除迷信的运动中已大部被砸毁,“张墩怀古”和“范蠡钓台”中的许多石条,在五六十年代被拆掉用来修水闸了。这水闸大该要算世界上建筑成本最高的水闸了,因其石材是用价值昂贵得无法衡估的历史文物来修造的;至于拥有大量石壁雕刻的康庄别墅,也在数十年前大兴水利的热潮中被损毁,李廉深老人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很多雕刻精美的石碑和石壁被乡民用来砌猪圈了,猪的脚下踩着的是比皇宫地砖还要珍贵的宝物……愚昧和无知,就是这样通过毁灭华夏民族的精神文化标志物“风景”,从而割断民族文化传承的链条的。

  我非常理解震泽镇现任领导为重绘那些消逝的风景所做的努力。让后人来吞食历史之树结下的苦果似乎太不公正了。但他们即使几代人不懈努力、付出惊人的精力和巨额的财力,大概也难以重现属于那些个特殊年代的美丽风景了。因这些“风景”不仅原貌难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风景”当初呈现时的人文土壤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我觉得花巨额资金来重现这些消逝的风景,只能供后人怀念和观赏,似没有太大的文化价值。

  如果后人能从这些风景消逝的历史中获得些许借鉴,领悟到文明的毁灭比文明的重建要容易得多,领悟到今天我们生命的分子结构中永远排斥不了传统文化的基因,那么就不妨让我们继续画“景”充饥,踏在历史的废墟上来描绘新的风景……(陈歆耕)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