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对文青周作人的革命观察:他不愿插足任何纠葛--中国年鉴网
周作人(1885-1967)
浙江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新中国成立后重新从事写作工作。
评价
废名评周作人是两个字:“宽容”;林语堂评周作人是一个字:“冷”;温源宁的评价则更贴切:“铁与温雅”,即“洁身自好,任何纠葛,他都不愿插足;然而,一旦插足,那个拦阻他的人就倒霉了!他打击敌人,又快又稳,再加上又准又狠,打一下子就满够了。
1911年9月,27岁的周作人在大哥鲁迅“法文不能变米肉”的催促下,终于携夫人归国。然而,周作人回来后却有些认不得自己的家乡绍兴了。去日本留学前,他感受的家园大多是消闲的生活、醉人的诗意。现在学成归来,他却看到一片败落的景象,异族与专制的双重压迫,更让他有些窒息,以致他有点怀念相对完整的保持了“故国古俗”的日本了……
从幽居到呐喊
周作人是如此地沉湎于自我感情矛盾中不能自拔,以致居然对身边的“暴风雨”熟视无睹。就在他归国的第二个月,辛亥革命爆发了。
那些天里,周作人一直躲在家里没有出去看过,他每日帮大哥鲁迅翻看古书,抄录《古小说钩沉》、《会稽郡故书杂集》、《幽明录》等书。10月22日,周作人从日本带回的书堆里翻检出一年前所写的“大隅川的钓鱼记事”,他仿佛又经历了那场始而悠悠、继而滂沱的东京雨……,不禁感慨万千,在文后加上了一段附记———“居东京六年,今夏返越,虽归故土,弥益寂寥;追念昔游,时有枨触。宗邦为疏,而异地为亲,岂人情乎?心有不能自假,欲记其残缺已自慰焉,而文情不副,感兴已隔。用知怀旧之美,如虹霓色,不可以名。一己且尔,若示他人,更何能感?……”
几天后,周作人夜不能寐,又披衣而起,赋诗一首:“远游不思归,久客恋异乡。寂寂三田道,衰柳徒苍黄。旧梦不可道,但令心暗伤。”可见,家乡的疏离、他人的不解都使周作人感到一种难耐的孤独,这种孤独与绍兴光复前的苦闷交织在一起,颇类“地火在地下运行”。
11月4日,民军占领杭州的消息传到绍兴,绍兴府即宣告光复。当时人心浮动,许多男人纷纷乱逃,为安定人心,在浙江两级师范学院当教师的鲁迅集合学生组成了“武装演说队”。周作人也像奔突的“地火”,以“顽石”为笔名在《绍兴公报》发表了一篇《庆贺独立》,文中说:“美哉!洋洋星旗飘扬,今日何日,非我绍兴新纪元耶。”“今日之绍兴,已非昨日之绍兴。昨日之绍兴,人心惊悸,犹为奴隶之绍兴;今日之绍兴,熙熙攘攘,已为自由之绍兴。如火如荼,一跃千丈,绍兴人之幸福耶?绍兴之魄力也”。并于文末高呼“绍兴万岁!独立万岁!汉族同胞万岁!”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11月10日晚,王金发带兵从杭州来了,第二天宣布成立了绍兴军政分府,他自任都督。他原是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的首领,由陶成章介绍加入光复会。革命成功了,这些革命党人就成了新贵。起初,王金发“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采取重组绍兴军政分府、逮捕章介眉归案、没收景五四等劣绅的不义之财、选将练兵、预备北伐、免一年钱粮、平米价、奖励兴学、劝导实业,任用鲁迅、范爱农辈新人等革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