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为何国人有钱就不再讲“礼”--中国年鉴
有礼走遍天下,包括礼仪、礼节和礼俗在内的礼,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人生庄重的场合,最不可或缺的便是礼。
但在今天崛起的大中国,不是“衣食足,知礼节”而是“衣食足,失礼节”。现在走遍全世界,就看到当年日本人的影子,恨不得买下全球,搬到自己家里去。所有的好名牌几乎都被中国人购走了,所有好的车都被中国人开起来了,所有好的酒店都被中国人占据了....但中国人走到哪里,喧哗到哪里;走到哪里,脏乱到哪里;走到哪里,失礼到哪里。
不久前,日本一家杂志把中国人的失礼行为编了个特集,看后让人真感到难为情。题目就是:中国人有钱了,你还讲“礼”吗?昨天,日本一位议员就说深有感触的说:中国人财大气粗礼不顾,走到日本各处,撒下金钱,丢掉礼数,这哪像孔子所代表的文明之国呀?
要知道,孔子的礼,它使政治家在礼炮轰鸣中享受到如登临群山之快感;它使企业家在协定签署后享受到弯弓射雕般的喜悦;它使艺术家在鲜花和掌声中享受到如鹤立鸡群般的自豪……礼,是民族文化中只会更新,不会枯萎的绿叶,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和处世规范。正如宇野精一所言:“据于传统最中心的,就是礼。”
通过礼,我们可以追溯人类历史的踪迹,窥见民族文化的特征。例如,四目相投、两唇相接的吻礼即源于人类祖先四百万年前从树上爬下来,在非洲草原“浪漫”时的接吻。
虽然这一“传统”已几乎被整个人类所接受,并成为体验情爱的重要一步,但它所反映出的民族性却依然鲜明:发明蒸气浴的芬兰部落人虽然允许男女裸体共浴,却视亲吻为淫亵。非洲一些部落民族之所以装饰、切割、伸长嘴唇,就是为了使之畸形而无法接吻。即使在西方文明地带,吻被划入礼的范畴,其历史也并不遥远。
欧洲艺术权威人物珍卡杜根指出,十九世纪以前,西方画中很少有接吻的场景。十七世纪北欧画家笔下的作品虽有农人喝酒作乐、亲吻的场面,但这显然是在暗示,光天化日之下接吻是非上流人所为的“非礼”行为。
在中国,礼的含义和表现也历经变迁。礼,最初起源于对神和祖先的祭祀,是一种崇神敬祖的行为。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包括祭天、郊祀、宗庙礼拜等。这些仪式中,与神所主宰之对象的重要性相对应,牺牲的数量,祭器的数量、种类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礼,自古以来便和等级密切相连。
礼的原义是一种酒器。据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的考证,最初人们将祭祀神祗、祖先用的器物称为“豊”,之后将祭祀神祗、祖先的酒称为“醴”,最后将整个祭祀仪式通称为“醴”。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也提出,所谓“醴”(礼),是以后的文字,在金文中曾写作“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