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历史语言学研究在中国--中国年鉴网
历史语言学发展仍大有可为
历史语言学退出主流地位的原因,一是语言分化理论不能全面解释语言历史关系的复杂现象;二是单一的同源词比较法不能准确识别同源和借代关系;三是过分依赖文献,不重视现实语言资料的应用。但其基础理念和研究方法仍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方言、语言史、语言接触、语言演变规律等研究领域不可或缺。即使是对语言的共时描写,不结合语言的历史及其变化同样寸步难行。我们在不同语言学科中常提到“共时研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就反映了历史语言学的重要性。至于语言研究从历时转向共时,只是研究方向的转变,与语言学科门类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没有必然关系。
近几十年来,对历史语言学作出较大贡献的是拉波夫的语言变异学说,他把语言的共时和历时研究结合起来,从共时的语言变异观察历时的语言变化,解决了起变的原因;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言演变的过程。此外,将语言变化的显像时间与真实时间结合起来,纵横互证,加深了对语言演变规律的认识。其他如内部构拟法、地理变异确认法、类型比较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语言的谱系分类作出了贡献。
缺乏语言文献也可进行历史语言学研究
历史语言学是在欧洲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使用历史比较方法为语言进行谱系分类的方法在欧洲语言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在亚洲语言中无法复制。因此,真正考验历史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是亚洲的语言研究。中国语言众多且语言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对语言现实情况和历史关系的了解亟待加强。笔者曾发表《汉藏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新课题——系属问题及其它》(《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倡导历史语言学要突破旧框框,研究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国语言历史谱系关系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诸如摆脱分化理论的新谱系框架、同源词和借词的识别原则、语言接触发生的语言融合和底层现象、语言发生学与类型学分类的关系等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确认了没有文献的语言在条件和资料允许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进行科学的谱系分类。还比较统一地认同了语言谱系分类的多元性,即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不是单一的分化,不同的语言可能发生融合,成为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