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百年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中国年鉴网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民主主义的崭新的奋斗目标。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其中关于民生主义提出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平均地权;第二个是节制资本,并且将土地问题摆在首位。他指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我们要怎样才能保障农民的权利,要怎样令农民自己才可以多得收成,那便是关于平均地权的问题。将来民生主义真要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完全解决,就要“耕者有其田”,那才是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那么,如何实施平均地权他提出的办法为:政府照地价收税和照地价收买。地价应该由地主自己去定一个折中的价值,使政府和地主两不吃亏。地价定了以后,要有一种法律的规定,就是从定价那年以后,那块地皮的价格,再行涨高,以后所加之价完全归为公有。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孙中山的民生纲领以及他解决民生问题的两个办法都没有落实。从而,土地制度没有改变。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实施了认真的土地改革政策。192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已经到了以土地革命为中枢的时期,并规定了没收大地主、中地主及一切族祠庙宇等的土地,分给佃农和无地的农民,以及对小地主实行减租等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这条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给地主个人以生活出路。分配土地的办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在原有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条路线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