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生活对于历史同样重要--国家年鉴
相比于影视剧对于辛亥革命的展现,关于辛亥革命的各种图片资料、口述历史、纪录片更能让人一睹辛亥革命的原貌。原本收藏在欧美档案馆的一些珍贵资料得以被征集和利用,让我们通过图片本身的丰富性、相关史实的趣味性虚拟地进入历史现场,捕捉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
1839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摄影作为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工具开始发展。19世纪晚期,外国传教士到世界各地传教时,都没有忘记拍摄各地的风土人情。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当然也为当时的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镜头,从那时起用照片展现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便成为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重要手段。所幸,很快中国学者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也是今天我们对百年前那个分崩离析的封建王朝印象如此清晰的原因。
口述历史是留存历史的好方式。在众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录片中,多位辛亥名人后裔的“口述历史”被广泛传播,不少后裔是第一次面对镜头回忆祖辈的生活点滴,相当多的细节是第一次披露。
无论任何事件,我们感兴趣的其实都是细节。以“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为例,目前相关的电影达到了30部之多,出版的小说则超过了百本,在美国和英国还建有相关的博物馆,依据的是什么,是事件的参与者提供的各种细节。每位参观者在博物馆里都会领到一张印有当年“泰坦尼克号”乘客或船员名字的门票。纪念墙上书写着“泰坦尼克号”上所有人员的名单,包括幸存者和遇难者,一个都不少。陈列的与“泰坦尼克号”相关的工艺品,有的是由乘客或船员转移到救生船上的;有的则是在沉船后漂在海面,被救生人员迅速打捞起来的,小到一把头等舱的钥匙或者餐具、信件、菜单,还有“泰坦尼克号”船体的碎片、幸存者回忆海难的录音资料等等。
如何感知历史,也许会决定历史如何写成。根据相关的法律,我们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献资料馆现在每年都可以留存大量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但大多来自官方的正规渠道。每次做大型展览时,最缺的是关于大众日常生活的图片。因此大量对于历史的细节其实依赖我们每个人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与珍藏,我们对自己家庭、单位、社会以及某个历史事件的记录,也许就是明天哪一段历史骨架上的血肉与皮毛。
在国外的许多社区或者超市门口,图书馆和档案馆都专门设置了很大的箱子,百姓可以将过时的书籍杂志放在里面,工作人员会定期取走,丰富自己的库存或者捐给更需要的机构和学校。甚至大家出席各种会议拿到的多余的、不用的研究资料、论文集都可以放在里面,图书馆会精心处理以利他人重复使用。
由于社会变迁的加剧,人口的流动性增加,记录当下的热情几乎与处理旧物的兴趣同时生长。一方面我们忙着用手中的电子设备为这个时候留声留影留文字,一方面那些还带着生活体温的信件、书籍、杂志、照片被我们匆匆扔掉。其实在第一时间,我们不妨先打电话给档案馆或者图书馆,看一看自己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对历史的呈现有贡献,这也许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对社会做的最微薄却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