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为”字是象?或许是猴子?--中国年鉴网
“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又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第二声时,是动词“做”“干”的意思,如什么“事在人为”、“大有作为”、“何乐而不为”等等;当它读第四声时,是“替”、“给”的意思,如什么“为了爱情”、“为了理想”、“为了事业”等等,特别是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更是让一代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在古代,“为”的本义却是一种动物,有的说它是“猴”,有的说它是“象”,争论日久,未有定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那它到底是猴子还是大象呢?我近年来翻了不少历史资料,始终没有找到“为”在古典文学中的本义应用。于是便在“为”的起源上甲骨文中做起了文章,发现“为”还是像“象”的地方多,像“猴”的地方少,所以斗胆认为“为”本义还是应该是“象”字。
河南的简称是大象
“为”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只人的“手(爪)”,下面是一头“大象”的形状,从它的字体结构和命意来看,像一个人用手牵着大象去劳动。这是一个会意字。再看看“为”的金文和小篆,上面虽然还是一只人手(爪),但下面已不像“大象”的形状了,到楷书“爲”字时,虽然完全线条化了,我感到还是有点“象”意的,至少它比“猴”味要多得多。
持“为”是“猴”之见的,当然是来自《说文解字》“爲(为)”是“母猴”之说,除下《说文解字》是权力之说外,就是认为古代汉字源于中原,在中原地区,大象没有猴的面积广,也就是说,猴多象少,古人怎么会先造“象”字后造“猴”字呢?但我最近从不少资料中看到,古代的中原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草木盛茂,生物繁多,大象并不在少数。就是如今南方的很多大象也是后来北方变冷后才迁徙过去的。舜的同父异母兄弟名叫“象”,这在《象祠记》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从河南省的简称“豫”字上也能看出点端倪,《说文解字》曰:“豫,象之大者也。”也就是说中原大地是与大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大象曾作为中原劳动者最好的助手,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另外,《韩非子·解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原地区由于气候变冷,大象南迁后,人们非常想念与大象在一起的日子,每当看到大象遗留下来的骨头时,就不知不觉地把这些骨头排列起来,想象大象活着时候的样子,以此来纪念大象怀念大象。现代汉语中“想象”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笔者认为,“为”的本义还是“象”的可能性大。(刘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