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谁能拯救“南京”?--国家史册
寒冷的冬夜,在电影院看《金陵十三钗》(编剧:严歌苓、刘恒,导演:张艺谋),74年前日本军队在南京制造的那场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浮现在银幕上,一群教会学校女生和一群秦淮河妓女的命运因为这场战争意外地交织在一起,扣人心弦,从容就义的国军战士、被战难唤醒人道主义精神的美国混混,他们与豺狼般的日军的较量,更让人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早在2006年,我就读过登载在《中篇小说选刊》上的严歌苓所著的《金陵十三钗》,原著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从14岁的女学生书娟的视角,拉开“南京大屠杀”序幕。原著中,书娟和名妓玉墨在战争前便有恩怨,书娟仇恨玉墨勾引自己的父亲,影片里这段前史被抹去了。在原著里,五位国军战士逃进教堂,一边养伤,一边和女学生们讲述着战争,而玉墨则为伤病们表演伦巴舞,拨弄着戴教官的心,最后,五位战士相继牺牲。这些,电影中都不复存在,只设置了李教官、小战士浦生两个角色。李教官将浦生藏在教堂,自己则在不远处,暗暗保护教堂里的女人们,最后壮烈牺牲。其中,豆蔻与浦生的情感关系基本沿用了原著的框架。原著末尾,我清晰地记得,玉墨为了掩饰自己行刺前的惶恐,朝日军大佐那“娇羞地一笑”,永远记在了书娟的心头。比较遗憾的是,电影中的玉墨没有展现那“娇羞地一笑”,尽管如此,这并不淹没“玉墨”这一形象的光辉。
通过电影《金陵十三钗》,我们感受到张艺谋这位国际大导历经十年“大片”探索,终于学会了“讲故事”,这自然得归功于严歌苓小说丰厚的文学底蕴。通常,由一部好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戏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情节土壤,导演的“二度创作”自然轻松很多。可以说,文学确实是电影、戏剧的母亲。
从张艺谋这次所选择的演员来看,不论是十三四岁的女学生的扮演者,还是20来岁的妓女的扮演者,都是十分恰当的。女学生有女学生的样子,干干净净的面容,明亮单纯的眼睛;妓女一个个风骚入骨,烟视媚行,最出色的,当属扮演“玉墨”的倪妮。倪妮是南京姑娘,烫上三十年代流行的卷发、穿上旗袍,确实很有民国美女的风范,举手投足风情万种,却又透着“六朝金粉”的优雅,而不是放浪得没边儿。
《金陵十三钗》整个情节都是在紧张、压抑中推进,遍地狼烟,兽性大发的日本军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作为中国女性,不论是贞女,还是妓女,大家都面临随时可能被污辱、被伤害的可能。当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当时的中国士兵只能用“人肉炸弹”的方式炸毁日军坦克,看到我们的同胞被凌辱致死时,悲壮感与悲愤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从深远的角度想,便是国家积弱,政府无能,不能保护老百姓。人民沦为“亡国奴”,尊严扫地,才是大不幸。
南京自古以来,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悠悠秦淮河,流不尽数千年的英雄血和女儿泪。《金陵十三钗》中,一群妓女替一群女学生赴日军宴会,以“羊脂球”式的自我牺牲为自己的人生抹上圣洁之光。美国混混假扮神父救了那群女学生,可谁来救那些烟花女子呢?我的眼前,仿佛见到明末那位被逼得撞破头、撞出一把桃花扇的秦淮名妓李香君,她的爱人、大才子兼贵公子侯方域降了清,她只能出家,隐居林泉……(乔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