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读屈原: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中国年鉴网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读屈原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学识广博。20多岁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谏官),深得怀王的信任。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制秦,一度使楚国实现富国强兵。但是,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这个社会剧变时代。和秦国的励精图治、政治体系开放不同,此时的楚国,昏君庸人当道,小人佞臣附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性忠直的屈原却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机遇,又不能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苟且偷生。在政治失意之际,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抒发他的激愤,希望以此警醒君主,唤醒世人。但是,他最终也没有能力促使君主和佞臣向善;他曾试图出国远游,却又不忍心离弃楚国;他在流落江湖的时候,又不愿放弃兼济天下的激情。最终,他于悲愤中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在历史上,像这种诗人气质与环境的矛盾,不断地造成人生的悲剧,同时也造就优秀的文学。正是由于屈原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能够以烈火般的热情,雄伟瑰丽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不断表现他追求崇高理想的坚决意志、热爱国家人民的深挚之情、誓死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在他的诗篇中,充溢着“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的豪情;袒露着“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的高洁;倾泻着“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的刚正;更张显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对于屈原和他的楚辞,毛泽东更是情有独钟,他曾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1958年成都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赞赏了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以“万里涛”言其勇猛,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显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屈原的历史存在,屈原的诗歌创作,深邃地透视出屈原之魂。屈原之魂又深刻地影响着以后中国各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用全部生命之火塑造了传统文人精神的悲剧典型。在屈原自沉一百年后,汉代洛阳的才子贾谊遭到了与屈原同样的境遇,他来到湘水之滨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其后的司马迁曾吊过汨罗冤魂,评价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的精神更是深深烙在司马迁的心里,即使在他遭遇人生大悲之后,仍能继承屈原“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国殇精神,九死不改其志。宋朝苏东坡所写的《屈原庙赋》,更是他遭受流放后的理性思索。应该说,屈原并不孤独,在他之后,从湘水之滨走过了贾谊、司马迁、苏东坡,历史的长河中,屈原的形象与我们常随常伴。(郭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