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林笔谭 >
伏羲文化的魅力--国家年鉴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传说中太古时的“三皇”之首。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穷究古籍、引经据典,作《三皇本纪》,其中对伏羲的身世、籍贯、相貌、德政功绩都做了全面介绍和交代。伏羲对人类的贡献主要是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混沌初开、蛮荒不化的蒙昧时代,画八卦,开始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造书契;制婚俗;结渔网;养牲畜;创图腾;定官制;作音乐;究历法;拓疆土等。
伏羲祭典是后代儿孙对先祖伏羲爷的缅怀、追忆和崇敬、尊奉。目前发现的最早见诸史料的祭祀伏羲活动,是春秋时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在渭水流域用三牲太牢(完整的骝跔、黄牛、羝羊各一只)之礼敬献致祭。秦、汉、唐、宋、金、元、明、清,直至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各种祭祀祭典几无中断,只是规模、定制、形式各朝各代不尽一致。
现行的太昊伏羲祭典,分民间祭祀和官方公祭两种形式。民间祭祀基本沿用明代嘉靖年间的程式和规格。民间祭祀每年分春祭和秋祭两次,以春祭为庄严、宏大和隆重。春祭的时间为正月十六,据传这天是伏羲的出生日。正月十三开始祭祀的准备,请神、迎神、安神;十四是民众进香、民俗表演的日子;十五出榜、领牲、献毛血、献饭;十六子时,为正祭时辰,正祭是祭典活动的高潮。祭典仪程为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瞻仰圣容等;十七送神,整个祭典仪式完成。秋祭是农历七月十九伏羲逝世日。秋祭的程序大体如同春祭,但不及春祭规模盛大,主要是一次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伏羲祭典在天水还有一处地方,那就是传说中伏羲演八卦、画八卦的卦台山。卦台山祭祀曾经也很兴盛。明代伏羲庙在市内落成后,伏羲祭典活动的中心遂移入秦州城内的太昊宫伏羲庙,但卦台山祭祀一直未曾间断,祭祀也是一年两次,时间与伏羲庙祭典不一样。
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首次举行公祭伏羲活动,此后每年举行一次。2005年,公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活动升格到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多位国家领导人亲莅参加公祭;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从世界各地前来寻根敬祖,感受伏羲文化的巨大魅力、传承华夏文明的血缘根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公祭活动除常规的程式外,还进行伏羲文化研讨交流、伏羲文化旅游、各种群众民俗文化等活动。伏羲祭典已成为政府和民众的文化自觉。
2006年,国务院将“太昊伏羲祭典”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李浩斌)